等秦河如回到大院的时候,时间差不多是下午三四点左右的样子。
大院。
左等右等等不到秦河如回来,五伯就有了想离开的想法。
巧了。
这时候李梅和李兰回来了。
更巧的是,两个女孩儿前脚刚到,后脚秦河如跟着到了。
一回来,他就看见自家门前坐着的一排人。
“舅舅!”
小当是永远第一个飞奔向他的人。
“哥哥。”
秦京茹是第二个。
秦母和秦淮茹是第三个。
“儿子,下班回来了?累不累?”秦母每次都会问累不累。
“小弟,你过去歇着,我来帮你。”
秦淮茹帮着停自行车,秦母和秦京茹提东西。
“家里年货已经买了,怎么又买了呢?”
“不是我买的,厂里给我们发的。”
“呀,发两次年货啊。”
秦母一听不是自家花的钱,高兴坏了。
她和秦京茹赶紧把东西拿去放着,怕被其他人看见,过来要。
只是这么大的动静,其他人怎么可能没看见呢。
其他东西他们没看见,猪肉倒是看见了。
“好大一块猪肉,怕不得有五斤了吧?”
“五斤?你没买过猪肉啊?我看起码得有八九斤呢,好肥。”
“羡慕死了,当干部的真是好,工资比我们高,年货比我们多,还发两次,弄得我都想去当干部了。”
“就你想当干部我们不想了是吧?得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人秦干部是中专生,是知识分子,你是吗?不对,我应该问你读过书吗?”
“你的嘴好毒啊!”
把自行车交给姐姐后,秦河如蹲下身子把小当抱起来。
这个粘人的小家伙。
随即走向父亲他们这边。
“五伯,勇哥,嫂子。”然后他把目光放在李兰身上:“这位同志是?”
李梅帮着介绍:“这就是我妹妹,李兰,也在你们轧钢厂上班呢。”
旋即看向李兰,介绍起秦河如:“兰兰,这是咱们村的秦河如,你姐夫的弟弟,他可是轧钢厂采购科的副科长呢。”
“啥副科长啊?是正科长了。”五伯纠正话语。
刚刚聊天的时候,秦父就透露出秦河如的职位了。
“我知道我知道,是采购办事处的正科级干部,去年升上去的。”李兰举着手,激动地说道。
天呐!
家里有这个关系怎么不早说呢?
说了当初她就不进什么车间了,去采购办事处他不香吗?
秦河如的名字,轧钢厂不知道的人真的很少。
二十一二岁年纪的正科级干部,真的不多见。为人刻苦努力,年轻有朝气,事业有成,典型的正面例子,轧钢厂傻了才会不拿他当教材。
秦父挺直了腰板。
瞧瞧,这就是我儿子。
哪个不晓得他!
他为儿子感到自豪。
“你知道呀?”李梅略带诧异反问,这堂哥都不知道的事,你这小妮子居然明明白白。
“怎么会不知道呢?我们车间主任每天都要提一遍他的名字,让我们向他看齐。”李兰嘟着嘴巴说道。
“哈哈。”
众人大笑。
秦河如也是莞尔一笑。
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这么大了呢。
“小河,兰兰在你们轧钢厂工作,她要是有什么不懂的,你可要帮衬一下哦。”李梅半真半假开口。
“嫂子,这话你不说我也会做的。”秦河如点了点头。
好歹是自家人,能帮点忙的话他不介意顺手而为。
李兰听得心花怒放。
她的心情,就好比后世追星人看见了偶像一般。
尤其得知这个偶像是自家亲戚,激动的心情更是难以诉说。
“勇哥,好久不见啊,你好像胖了呢。”
“胖了?不可能吧,天天都有下地干活的。”
“谁知道呢,许是嫂子给你开小灶了。”
打趣秦勇一句,秦河如才看向五伯。
“五伯,来四九城是买年货的吗?”
其实不说,他大概是能猜到一些的,正是猜到了,他才往其他话题引去的。
“买点年货,顺便来看看你姐。”五伯看着意气风发的秦河如,内心滋味不知道是怎么样的。
有为之感到高兴吧,也有感觉自己老了。
去年还是副科级干部,今年就正科级了。
“来的话,还有个事想问问你,今年回去过年不?”
时间不早了,他不准备兜兜绕绕。
“哥哥,回去和我们一起过年嘛。”秦京茹蹲在地上,摇晃秦河如的衣服,双眼期盼。
“回来过年嘛,小河,好久没和你一起过年了。”秦勇跟着劝说。
“这个……”秦河如苦笑。
早就想好不回去过年了,有人来问的时候,似乎有点下不去决心说。
“怕是不回去了。”
回去他是不想的,这句话迟早会说出来。
“咋不回去呢?”三伯追问。
“在这里住习惯了。”秦河如轻声说道:“我姐姐三个孩子也在这里,走不开,她婆婆不让带回去过年。”
三伯听到这儿,大概明白了一些。
随即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毕竟秦河如回去过年的话,肯定要把秦淮茹带上,秦淮茹回去了,三个孩子怎么办?带回去,婆婆又怎么办?不能都带回去吧?
不能说秦淮茹婆婆不通情达理,搁他身上他也受不了。
合着我儿子娶个媳妇儿回来,过年不在这边过,要去儿媳妇娘家过?这算什么事,别人会笑话的。
“不然你姐在这边过,你们回来嘛。”五伯试探性说道。
向来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夫家过年很正常的啊。
以后秦京茹嫁人了,不回来过年他也能理解,只要时不时回来看望他一下,他就心满意足了。
“那不行。”秦河如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我十年没见我姐了,我努力考上中专是为了啥?工作选在四九城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见我姐嘛。你让莪回去过年,那我以前的努力都是为了什么呢?意义在哪里?”
此话一出,大家沉默了。
最感动的莫过于秦淮茹。
既感动又欣慰。
有个弟弟如此,真的,让她去死她都能带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