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锦衣卫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这个组织其实就是皇上的耳目,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消息就会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向上汇报。
而在唐朝,其实也同样有着这样的组织,这个组织叫做不良人,名字起的的确不太讲究,但十分贴切,这组织里的人的确都不是什么良民,各自有着自己的本事,溜墙撬锁的,学猫狗叫的,等等,总之和良民挂不上勾。
不良人的奏折不会通过尚书省的审批之后再交到皇帝的手里,而是直接上呈到皇帝手里,李世民正是从这不良人上呈的密函中看到过“张阳”这个名字,当时密函中讲的是:果县有一神童,名为张阳,精通算术之法,并研发新型算术工具算盘,当时李世民并未在意,不过就是一个会算数的人罢了,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后来却又有密函呈上来,再次提到了“张阳”,称其发明了炒菜技法。相比于传统的蒸煮,味道十分美味,李世民笑笑又未在意,不过一厨子耳,只当做是趣谈看待。
但没过多久,李世民又收到了一封密函,密函中再次提到了张阳,而这一次却让李世民开始重视起这个叫张阳的年轻人,信中提到张阳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名曰水泥,抹在建筑表面十分平整,果县胖虎桥首次采用这种材料,而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材料用来建筑十分的方便快捷,按不良人组织的密探报,大约二三天,整个桥面就已经平整如水面,可以行车走人。
这在李世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这什么水泥,自己也是闻所未闻,更别说见了,密函中提到胖虎桥一度成为果县的景点,这让在皇宫里的李世民感到一丝好奇,一座桥能成为景点,那可能真的是颇有特色,但那个年代又没有相机,李世民想要一睹胖虎桥的样貌,也只能亲自前往,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不可能的。
自此之后,水泥和张阳的名字就在李世民的脑中划上了一道痕,而自那之后这张阳仿佛就像是爆发似得,连续不断的有新的发明出来,滑轮到了李世民的手里,已经广泛应用于宫中建设,屋顶上需要弄个瓦片什么的,再也不用人爬上爬下的取,一个定滑轮直接搞定!
而独轮车,李世民靠着想象脑补了一番,但是提到织布机和沙发,李世民直接懵了,这都什么?提高织布效率十倍有余?沃日!这如果是真的,一定要全国推广!沙发坐下去会忘记自己有屁股?!那该有多软?李世民无法想象,这一切都让李世民对这张阳非常的好奇,但好奇归好奇,张阳当时毕竟只是一个白身,简单说就是一平头老百姓,连读书人都算不上,堂堂九五至尊因为这些事就亲自下旨让他来一趟,未免显得有些太儿戏,关键这一切都是不良人组织呈上来的,换句话说,所有的大臣都不知道!这圣旨就更难下了,莫名其妙!
但今日不同,李世民收到了通过正经渠道递上来的海县的奏折,讲的是制作海盐的事,盐的事一向是大事,国家缺盐,不仅缺,而且是奇缺!这封奏折无疑像一声惊雷炸响在李世民的心里,对于奏折中再次出现的“张阳”,李世民高度的重视起来,“去,去尚书省把果县最近半年的奏折都给我搬过来!”李世民立刻就要调取半年之内张景上的所有奏折。
在这要给大家解释一下,皇上不是谁的奏折都看,全国大大小小几百个县市,要是每个都看,估计每天也不用干别的了,因此会有一部分人来替皇帝分忧,全国各地来的奏折先都汇集到尚书省一个机构,由尚书省先批阅,像比较小的事就直接写了回复,倒是让皇上盖个章就行,比较大的事,就像海县这次制盐,或者哪里闹灾荒,尚书省做不了主了,那就得交给皇上来审阅。
张景的折子,李世民一定是盖过章的,但每天盖那么多章,实在是记不住了!尤其是这些尚书省已经审阅过的,在内容上,李世民几乎很少看,反正都是些小事,甚至经常有臣子没事上个折子问一下自己最近身体好不好之类的李世民实在是懒得看
因此,直到海县的折子呈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才想到要去调张景呈上来的折子。
“皇上,您要的奏折给您拿来了!”正当李世民还在仔细研读海县呈上来的折子时,身边的太监小邓子抱着几本奏折一路小跑的回来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拿过一本翻开随意看起来,倒也巧,这本奏折正是张景上书报告水泥的事,李世民翻到最后,看到了尚书省的批语是:“奇淫巧技,无需上奏。”而后面则是自己盖的章印。
李世民又翻阅了几本,发现不良人组织上呈给自己的密函中提到的,在张景的奏折中也同样都提到了,其中提到张阳夜梦仙人吸引了李世民的注意。
“是仙人所授?”李世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虽说李世民对这些不太相信,但在今世都有如此多的人相信,更别提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了,李世民虽有些半信半疑,但主观上却还是信了七八分。
看过了张景所有的奏折,李世民又看了看手中海县的折子,心中已有了些想法,海盐的事还需要从长计议,甚至要放在朝堂上再讨论一番,但这名叫“张阳”的年轻人却彻底勾起了李世民的好奇,叫身边服侍的人退下后,李世民对着空空的大殿说道:“甲,出来吧。”
随着李世民的声音响起,在大殿的一处,闪出一个全身黑衣矫健的身影,这名叫甲的人单膝着地,恭敬问道:“圣上有什么吩咐?”
“密切关注一下青州府内的这个叫张阳的年轻人,有什么消息及时告诉我”
“是!”说完,这名叫“甲”的黑衣人便消失在了大殿中,宛若从未出现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