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王承恩的声音传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吏治之乱由来已久,已有近千年,崇祯元年,朕与朝中诸卿,大力整顿吏治之乱。
朕与朝中诸卿经过详细商议,为一劳永逸解决吏,定下以下决策。
现取消吏员,设立正十品、从十品官职,取代吏员,十品官员和其他官员朝廷一视同仁,可凭政绩升职,可为县令、为知府、为尚书、为大学士。
……
还可继续参加会试、殿试,不受限制。
……
十品之官员选拔将用考试,现定于崇祯二年二月一日在全国各地举行考试,童生以上功名四十岁以下者皆可参加,考试科目为三科,为八股、策论、算学,按四三三计算成绩。
上等者可为七品、八品官员,此次共录取两万三千人!
……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众人有些发愣,但是王承恩了不在乎他们的反应继续宣读第二份圣旨。
这是关于县府一些官员品阶、权力的变动。
接下来是第三份,成立税部!
第四份,提升大理寺品阶!
第五份,将大明所有的国库都交给户部!
第六份,七部一司将建立县—府—省—中央的四级机构!
第七份,七部内部自身的变动!
足足宣读了将近半个时辰,王承恩才宣读完毕,声音都有些哑了,这几份圣旨实在是太长了,字数也是在是太多了。
为了将朝廷这项政策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份圣旨并不全是古文,而是半文半白。同时字数也很多,将各方面都描述的十分清楚。
下方的众人自然也是听得很明白,没有任何的疑惑,这几份圣旨的描述都很清楚,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对将来大明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想象。
说实话,现在皇上做出的决策很是全面,将因为吏员制度变动将会影响的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很是清楚。
这么看来,黄立极这些朝堂重臣真的已经同意了对科举、吏治的变动,定然还参与这些政策的制定中,不然的话现在出来的政策绝对不会如此详细。
这么说的话,这些人都已经商量好了!
果然如此啊,我等现在真的一点儿地位都没有了吗?端是不为人子!
………
不过除了户部的其他五部诸位侍郎、主事、郎中还是很高兴的,自己所在的部门损失很小或者没有损失,但是收获的东西可实在是太多了。
只是户部的官员有些不太高兴了,最重要收税的权力没有了,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收回了其他的几个国库。
但看着周围那些笑容已经表现在脸上,忍都不带忍的同僚,他们也明白,自己改变不了什么了。
尤其是那边几乎要直接跳出来直呼皇上圣明的大理寺官员,他们心中仿佛是针扎,为什么他们都有收获,受伤的都是我们!
大殿中的沉默已经走了一会儿,黄立极等人没有动静,这是之前商量好的,看看其他官员的反应究竟如何。
大殿中的沉默让一众官员有些不知如何是好,自己是站起来支持还是反对。
不久,就有新的的反应了,跪在地上的李若星和许显纯对视一眼,两人一同大声道:“臣认为次法甚妙。”
他们二人的张口,有人带头后,大理寺一众官员终于忍不住了,那个大理寺少卿的带领下纷纷出声表示自己的支持。
后面的其他五部的官员就在等着其他人的支持,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皇上所提的方法对于对他们这些中低层官员是有利的。
自己所在的部门权力增大,官员的缺额也将增大不少,虽然之后官员也会大大增加,但是这毕竟需要时间,那么自己这些官员现在定然是会受到重用的。
至于所谓的科举变动,千年的的吏员制度变动问题,这与他们何干,再说了皇上不过是进行了那么“小小”的一点儿改动,又算的了什么。
再说了,他们反对有用吗?恐怕没有吧,皇上直接都颁布了圣旨,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皇上和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已经下定决心了,这个时候自己就算是站了出来又能有什么用呢?什么都没有。
听到李若星等人的言语,众人纷纷表示支持,一下子似乎整个大殿中都是支持的声音,
一些低阶小官见到这样的大势,虽然心中并不十分满意,但还是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见到这样的绝大多数,朱由检很满意,黄立极等人也很满意,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本官的决定是正确的,你看,近八成的官员都是支持的,而且剩下的两成也仅仅是沉默,并没有反对。
黄立极等人直到此时才出声赞同表示支持!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黄爱卿,你尽快组织人手将这几份圣旨传播出去!
秦爱卿,邸报抓紧时间印制,朕给你十天时间,十天后邸报要向全国发卖!”
“臣等遵旨!”
……
心中高兴的朱由检宣布退朝,这次的大朝会就这么一件事,剩下的时间还是让这些臣子们消化一下这个对于他们而言绝对算得上是劲爆的事情了。
接下来,朱由检就等着看这天下士子给他“表演”的一场好戏了!
………
PS:抱歉,这几天要考试了,还有一堆的小论文,诸事颇多,写不了六千字了,只有四千字,我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大家。考试结束后,一定恢复六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