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死士在动手的同时便已经暴露了他们的存在,不能再在当地久留,是已经撤退,回了大楚了。
但他们人走了,天怒人怨的黑锅总要有人背,被崇元帝派出去代表天家的秦王、晋王和燕王便是替罪羔羊。
大周一乱,他楚地崛起便有了更多的机会了。
只是,这八百里的急报不应当只有一份才对。
……
正如熊祎所料,崇元帝匆匆结束了中秋宫宴,召集大臣商议的时候,第二份和第三份八百里加急急报也前后脚送到了崇元帝的御案之前。
崇元帝两眼一抹黑,差点儿晕死过去。
几个储备粮食的城池不知被什么人动了手脚,粮仓一夜之间全部被毁,聚集而来的四面八方的灾民因为失去希望,揭竿而起,与当地的朝廷兵马起了冲突了。
数个粮仓被毁,叫他一时之间上哪儿筹措那么多的粮食?
就算是从各地征集运送,等到粮食送到,也早就酿成大变动了!
御书房中,以太子姜宥、宰相等人为首的朝廷主要大臣也一筹莫展,一时想不到办法。
稻米春播秋收,原本百姓们辛苦了一年正当收获的时候,成果毁于一旦便已经是叫他们绝望,眼下粮仓被毁,灾民难以为继,轻则落草为寇,重则酿成大祸。
宫中议事到了次日凌晨也没议出一个结果来。
三王代表皇帝安抚灾民,非但没有完成皇帝派给他们的任务,反而使得事态升级。尤其是燕王姜宓去的南边,一向人口众多,富于产粮,急报上说,十数万的灾民已经竖起了反旗,和当地的官军动起了手来。
八月十八,朝廷决定先易后难,先行调拨粮食安定秦晋二王所在的地方。
接到皇帝旨意的大臣当即套马出发,前往灾区,一时满朝上下忙得不可开交。
崇元帝体力难支,不免将政事权力分给太子,叫太子为他分忧。
太子在先前监国之时已经积累起一些声望,这时临危受命,有条不紊地帮着崇元帝料理诸多事务,行事张弛有度,又事事以皇帝为尊。崇元帝在旁暗暗观察留心,很是满意。
只是皇帝、太子再如何贤明,大臣们如何努力,也是一时变不出足够的粮食来的。
到了九月初,大周东西两面的骚乱已经被朝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南边的情势却俨然成了叛乱了。
朝臣们焦头烂额,朝廷也贴出布告向民间征集粮食,只是效果并不理想。百姓们原本也没余粮,那些粮商更是坐地起价。
南边汇聚了十数万的灾民,已渐渐成了气候。崇元帝虽然传令当地守军压制,却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百姓淳朴,若非被逼得没办法,哪儿会跟朝廷过不去。
朝廷派去的钦差已经劝服叛民放下武器,重新归顺,但条件便是朝廷需要设法为他们解决粮食问题。
就在朝堂上的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明华公主在驸马曲锦枝的陪同下,去了一趟东宫,暗中告诉太子姜宥,世上有几种作物,生长迅速,或可解决粮食问题。
明华府里种植了许多菜品,她听说过外邦的商人时常食用土豆和玉米,这两样东西,约摸两个月便可以收成,又耐于存放、不易克化。
外邦商人在大周往往因为肤色、五官迥异于中原人而被排挤,大周各地的人自然不会对他们的饮食感兴趣。但明华因为喜欢种植菜蔬,偶而有幸和外邦人打过一些交道。这一次水患严重,明华后知后觉想起来一个叫做罗密的棕色皮肤的人曾经告诉她,他的家乡种植的几种菜蔬,很容易便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