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道家者流,而不善读庄生之书,吾不慊也。“
方维甸:“稚川之学,匪特与道家异,并与后世神仙家无儿微之合。“
孙星衍:“寻其旨趣,与道家判然不同。“
四库全书:“其书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箓克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
吴德旋:“闻之桐城姚刑部云:《抱朴子外篇》依于儒家,言多足取;其《内篇》,绝鄙诞可笑.以洪之为人核之,言不宜有是.殆后世黄书,合刺其遗为《西京杂记》,江左人谓是吴均依托为之.观此,足知洪书之多伪托矣.夫士愤志求先圣道,思着书以传于后,然泯无闻焉甚众,而诞者之为反得不废,何耶?“
钮树玉:“余读《抱朴子》,而知风气足以囿人也。抱朴子之学博矣,其言辨,而识见超悟未能绝人。《内篇》沦神仙,似不及《真浩》;《外篇》谈时事。未必过《淮南》也。至于文词雕琢,华多实少,则六朝之所尚矣。风气之足以囿人也!“
范文澜:“《抱朴子外篇》,完全是儒家的面貌,不见怪诞的语句。特别是《诘鲍篇》,用荀子和韩非子的观点驳斥道家学派鲍敬言。……他在《汉过篇》说反经诡圣,顺非而博者,谓之老庄之客。……左道邪术,假托鬼怪者,谓之通灵神人;卜占小数,诳饰祸福者,谓之知来之妙。这不仅否定了老庄学派,否定了今文经学和阴阳五行学派,甚至连自己《内篇》所讲的那些神仙术也否定了。他最后不得不归到古文经学派方面来,承认王仲任作《论衡》八十余篇,为冠伦大才,而《论衡》恰恰是反对一切妖妄的儒学着作。“
陈国符:“此书之内,葛洪似无创见。“
葛洪的文学思想深受王充和陆机的影响,并有所发展。他要求文章发挥社会作用,移风易俗,讽谏过失。认为“立言者贵于助教,而不以偶俗集誉为高“。他反对贵古贱今,认为今胜于古,指出“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他认为文学风气当随时推移,指出“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也“。葛洪提倡文学创作要雕文饰辞,并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他说:“文章之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谓之余事,未之前闻“。他还进而提出“本不必皆珍,末不必悉薄“的论点,从而突破了儒家德本文末的思想藩篱。
《抱朴子内篇》有宋本,今存LN省图书馆。《道藏》本。明刊单行本以鲁藩本为善。清代刊本以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为佳。
严可均辑有《抱朴子内篇佚文》10卷。梁陶弘景曾撰《抱朴子注》二十卷,已佚。今人王明着《抱朴子内篇校释》,通行于世。
此书通行的版本还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汉魏丛书》本、《诸子集成》本。
庞月光《抱朴子内篇全译》、《抱朴子外篇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