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星很可能是一个分化型星球,具有岩石内核,地幔层包含大量冰水物质,现探测到星球表面有大量载水矿物质。2017年,黎明号探测器发现,谷神星地壳是冰、盐和水合物的混合物,这种地壳代表了大部分古代海洋的特征。一项研究认为,谷神星坚硬表面地壳下有一个较软的易变形地层,可能是古代海洋留下的剩余液体的标志。
柯伊伯带是由大量碎屑组成,类似于小行星带,但是组成物体的主要成分是冰。它延伸在距离太阳30AU至50AU的空间之间,估计其间包含直径数百米到数千米的矮行星。估计柯伊伯带有100,000颗直径大于50公里的小天体,但柯伊伯带的总质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或甚至只有百分之一。
柯伊伯带大致上可以分成共振带天体和传统带天体两部分,共振带是由与海王星轨道有共振关系的天体组成的比如当海王星公转太阳三圈就绕太阳二圈,或海王星公转两圈时只绕一圈。传统带则是不与海王星共振,散布在39.4至47.7天文单位范围内的天体。它们轨道的离心率较低。主要天体有冥王星、鸟神星、创神星等。
离散盘与柯伊伯带是重叠的,但是向外延伸至更远的空间。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过程中,因为海王星向外迁徙造成了引力扰动,一些天体从柯伊伯带被抛入反复不定的轨道中,从而形成了离散盘天体。多数黄道离散天体的近日点都在柯伊伯带内,但远日点可以远至150天文单位,它们的轨道对黄道面也有很大的倾斜角度,甚至有垂直于黄道面的。有些天文学家认为黄道离散天体应该是柯伊伯带的另一部分,并且应该称为“柯伊伯带离散天体“。
阋神星是离散盘天体。它的质量比冥王星大25%,又与冥王星有相近的直径。它是已知矮行星中质量最大的。它的轨道有着高离心率,近日点距离太阳38.2AU大约是冥王星至太阳的平均距离,远日点距离太阳97.6AU,对黄道的倾斜也很大。
彗星是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小天体。彗星大多由彗核、彗发、慧云和彗尾组成,慧核近似球形,是彗星头部密集而明亮的部分,由冰、甲烷、氨和尘埃组成。慧发分布于慧核四周,呈球形云雾状,半径可达数十万千米,由气体和尘埃组成。慧云包围在慧发外围,直径约有100-1000万千米,主要由氢原子组成。慧核、慧发和慧云合称慧头,慧尾是慧核背向太阳一侧长达1-2亿千米的尾巴,由慧核在太阳风作用下抛出的尘埃和气体组成。
依据彗星远日点的距离,可将彗星分为四个族,即木星族、土星族、天王星族和海王星族。木星族彗星回归周期为3-10年,已知有61颗;土星族彗星回归周期为10-20年,已知有8颗;天王星族彗星回归周期为20-40年,已有3颗;海王星族彗星回归周期为40-100年,已知有9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