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雏形。
2022年4月13日报道,BJ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共同设计出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二十大代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周雷介绍,他和团队参与了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的建设,参与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研制,推动我国量子通信领域从跟跑到领跑,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2023年2月14日,全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在山东威海、青岛两地顺利实施,跨越260公里的手术,历时50分钟便顺利完成,网络平均时延8ms,患者出血量仅为20毫升,且术中无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
2023年6月21日,从BJ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袁之良团队与南京大学尹华磊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打破安全码率-距离界限的异步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也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成功实现508公里光纤量子通信,以及破纪录的城际密钥率和双光子干涉距离。这一科研成果可满足语音通信等实时加密需求,即可以拨打城际“量子电话”。
2023年8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架构》(YD/T 4301-2023)、《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网络管理系统(NMS)功能》(YD/T 4302.1-2023)、《基于IPSec协议的量子保密通信应用设备技术规范》(YD/T 4303-2023)等三项量子保密通信相关的通信行业标准落地实施。前述三项标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国盾量子等共同参与制定,从设计、部署、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建设,并对量子保密通信产品设计和安全测评提供权威指导,推动有关设备产品的安全应用。
1984~1992年,第一个量子密码通信方案提出,即着名的BB84方案。简化的 BB84方案提出。并第一次在实验上原理性演示了量子密钥分发。
1993~2005年,量子密钥分发演示性实验实现100公里以上通信距离,但安全通信距离只有10公里量级,不具有实用价值。
2006~2010年,美国 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一美国国家标准局联合实验组和奥地利的 Zeilinger教授领导的欧洲联合实验室也使用诱骗态方案实现了安全距离超过100公里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通信得以从实验室演示开始走向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