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也能看出辽国汉化程度之深,其实已经和真正的汉人没有多大区别了,所以耶律大石这个大辽皇族,在这西域建立了自己的国度之后,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将他之前在中原所学的不少汉家文化带到了这里。
只是张穆也看出了这个势力的一些隐患,那就是在这城中走动的不少民众,都是那须发发黄的西域蛮夷,其中黑发黑眸的汉人和契丹人可并不多见。长此以往之下,这些耶律大石从大辽带来的亲信们很快就会沦为少数族裔,这对于其统治可是大大不利啊!
幸好,青蛟王大人也早就帮对方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且给出了解决办法。
在张穆心中回忆着苏理交代的那些事情的时候,一行人很快就抵达了皇宫。
这里自然是无法和大宋那大金的皇宫相提并论了,毕竟耶律大石也才刚刚在这里站稳脚跟,还没能来得及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皇宫。这里以前也不过是这虎思斡耳朵城的城主府而已,所以看着很是简陋寒酸。
幸好张穆也并没有在意这点,笑着和耶律大石进入了这座简陋的皇宫之中。
为了表示对耶律大石这位王者的尊重,除了两名近卫之外,其他护卫也都被他留在了皇宫外面。
而在进入了皇宫之后,张穆也没有继续和耶律大石废话,直接就取出了苏理交给她的圣旨。
这封圣旨,是苏理册封耶律大石为辽王的圣旨,当然这要是在对方愿意臣服于青龙帝国的前提下,不然张穆是绝对不会拿出这封圣旨来的。
说起来耶律大石也是青龙帝国册封的第一个王了,而且还是一个异姓王,这也算是耶律大石的一份殊荣了。
在张穆宣读完了圣旨之后,耶律大石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真诚的笑容,他原本以为,自己投降了之后,最多也就只能当一个无权无势的富家翁了,毕竟那青蛟王苏理,似乎对于各国的原统治阶级都不怎么待见,不是被杀了就是弃之不用。他原本以为自己也不会例外,结果对方却是封他为辽王,这西辽的军政大权大部分也依然在他手里面,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据说之后会给各部队派出一些什么指导员之类的,想来应该和监军差不多吧!
这也是应有之意,他刚刚归附,对方自然还无法彻底信任自己,要是连一个监军都不派,那么他反倒要担心了。
“辽王殿下,真是恭喜了!这是苏理陛下赐予你的金印,今后您就是青龙帝国的辽王兼征西大元帅了!”张穆笑着,又取出了一个金印和一个虎符。
如果有熟悉苏理的人在这里的话,那么肯定是会听出这征西大元帅才是重点,苏理这压根就是把耶律大石当成了一个大将在用了,所以才会对其如此厚待。其实如果岳飞当初投降了的话,最后一个王位的封赏也肯定是少不了的,可惜岳飞对于大宋太过愚忠了,就是不肯投降,苏理也只能对其痛下杀手了。
可是显然耶律大石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关键,依然是在那里痴迷的看着那个上面镶嵌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蓝宝石的辽王金印。
这玩意其实是苏理从深蓝星那边弄来的一个人造宝石,根本就不值什么钱,她一下子买了几百个,其中镶嵌在这辽王金印之上的这个,直径超过了十五厘米,足有鹅蛋大小。
耶律大石自认为自己也算是见识过不少奇珍了,但是也从来没能见过如此硕大又纯净无暇的宝石。
那位叫做苏理的女帝,能够舍得将这么珍贵的一颗蓝宝石赐给他,也足见其对自己的重视了。最后,沉浸在宝石蔚蓝光泽之中的耶律大石还是被一旁张穆的话语给惊醒了。
“辽王!辽王殿下,苏理陛下除了这金印和虎符之外,还赐下了一只亲自祭炼过的气运之鼎,可以帮助辽王镇压辽国气运!以后只要青龙帝国不亡,辽国便也不会再有之前那样的亡国之忧了!”
听着张穆的话,耶律大石不由得更加欣喜了,据他所知,那女帝苏理确实是一个有大】法力的高手,对方赐下的这什么气运之鼎肯定也是有玄妙的。
在耶律大石的催促下,一只一人多高的巨大青铜鼎很快被八名膀大腰圆的士兵给抬进了皇宫之中。
那青铜鼎之上镌刻着许多玄奥无比的图纹,即便是耶律大石这样没有修炼过的人也能感受到其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息,再凑近一些看看,便可以看到其一面刻着‘安西’两字,还有一面则是刻着一个‘辽’字。
耶律大石的那些臣子们,见到自家老大居然被那青龙帝国封为了辽王,并且那女帝还又是赐金印、虎符,又是赐这气运鼎的,也全都为自家大王高兴。
皆大欢喜之下,这皇宫之中很快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欢迎张穆这些青龙帝国的使者们。
那虎思斡耳朵的城头,很快除了西辽的旗帜之外,也飘扬起了青龙帝国的国旗,并且其高度要比西辽的旗帜高出了一头,显示出了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尊卑之别。
而与此同时,远在临安城的苏理也感应到了西辽的归附,因为她此时已经感觉到自己拿出来的那个辽鼎开始吸取气运之力了。
这气运鼎也是她最近开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法宝,帮助她更快的整合被征服地区的气运之力,尽快的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同时也能够用来防止世界意志的反扑。这气运鼎一旦到位,那么世界意识便再也无法调动这个地区的气运之力了,同时更无法进入该地区搞风搞雨,暗中操控影响人心了。
不过苏理也感觉,这十二世纪风云际会的世界意识好像是放弃了抵抗一般,最近都没有发起过什么有效的反击了,似乎是知道自己不是她的对手,甘心认命了。
除了西辽的那一个气运鼎之外,其他被征服的地区,像是蒙古、西夏之类的地方也都各自有了一个气运鼎镇压气运,至于原本是属于大金和大宋领土的中原地区,更是足足有着九个气运鼎用于镇压气运,也就是那原本很是着名的九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