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破庙里,一个衣衫华贵的俊美少年在那里来回踱步,见始终没有人来,将一些厚衣服和几块碎银子压在一处茅草堆下,起身离开破庙。
“小少爷,您来这种地方做什么,二爷要是知道了,非要揍我们不可。”
锦衣少年有些腼腆道:“大家不必叫我少爷,唤我丑儿就好,之前我跟娘亲就是住在这破庙里的。”
一个护卫打扮的壮汉拍着胸膛道:“丑哥儿放心,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欺负你了。”
少年点头,道:“好了,我们先回府吧,不然娘亲该担心了。”
少年坐上马车,又掀开帘子看了一眼破庙,心道:“天气如此寒冷,周叔又去了哪里呢?本想这次可以帮到他,未曾想到了这里连人都没找到,周叔啊周叔,希望你平安无事吧。”
………
武国建国时间比大魏还要稍晚一些,当年大夏朝中纷乱,大族林立,其中势力最大的三大家族,效仿中原三家分晋之势,将大夏三分,立国陈、郑、柴。
三国中柴国立于王庭所在,夹在陈、郑中间,受双方肘掣又加之大夏贵族不断叛乱,国力最弱。
柴君不思进取,整日寻欢作乐,国力日渐衰退,陈、郑联合瓜分柴国四郡之地,结果柴君不以为意,荒唐不改,使得国内不满之声渐起。
无奈之下,柴君只得命令柴国名将赵承运出兵攻打稍弱一些的郑国,但赵承运军队离京后不久,柴君突然暴毙而亡,年仅七岁的皇太子继位。
太子年幼不能理政,由皇太后临朝执政,朝中流言四起。
皇太后并没有突出的政治才能,再加女子执政在大夏故土闻所未闻,导致本就不稳的朝局更加动荡。
皇太后与宰相商议后起了争执,宰相令赵承运带兵驻扎京郊,不得外出;皇太后却搬出皇令,命赵承运即刻动身出征郑国,以保皇皇家颜面。
赵承运只得遵从圣旨,大军准备向北开拔,宰相趁机在军中散播言论,说此次出征可能有去无回,皇帝年幼不能记住将士们的功劳,恐怕战死之人很可能会白白死去。
将士们听了这种言论,人心惶惶,无心出征,宰相自觉目的达到了,不管这京郊军队,专心与太后夺权。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军营中另外一种言论开始传播,言赵承运战功卓着,又重情重义,若是他当了皇帝,将来即便战死沙场,各位家属也可以得到抚恤。
不少士兵心思开始活跃起来,开始暗地商议。
一日晚间,赵承运酒肉犒赏全军,喝得酩酊大醉,但半夜被忽然被惊醒,发现自己身上披着一件黄袍,将士们山呼万岁。
群情激昂中,赵承运只得答应称帝。
毫无防备的都城面对城外的大军,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武国对于武国太祖皇帝的一段记载,自那之后,武国重文抑武的风气开始盛行,附近诸国也都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