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第142章 古扇(3)

第142章 古扇(3)(1 / 2)

 推荐阅读: 赤脚小医仙 重生网游之气功大宗师 带着仓库去远古种田 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 快穿之男神攻略 我从天牢归来 全球领主:我有一个人才市场 剑王朝 旷世医妃倾天下 我家辅助超凶的!
最新网址:hbcjlp.com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顺着苏州五爱巷走,伴着些许的穿越感,来到李晶的团扇工作室——嗜闲居。嗜闲居的位置是极好的,以苏州名园“艺圃”为邻,昔日织造局为友。“选择苏州,一则这里工艺齐全,团扇需要许多手艺人共同制作,这里可以找到各种师傅;一则苏州非常宜居,经济发达、文化氛围好、城市规划得很好。”

“嗜闲居”典出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余嗜闲,雅好古,稽古之学,唐虞之训;好古敏求,宣尼之教也。”闲是李晶的嗜好,亦是其设计的团扇之灵魂。团扇乃闲人把玩之闲物,属手工艺品,首要追求美,实用次之。

制扇人李晶,八五后,设计师,手艺人。因为喜爱团扇,市面上又买不到自己满意的,他便开始自己做。

那么,团扇为何物?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团扇是女子使用的,其实不然。团扇又称宫扇、纨扇,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称为“障扇”,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亦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东汉时,羽扇改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后来,团扇成为文人的宠儿,艺术表达的载体,男女皆用。

李晶为何会如此着迷于团扇呢?团扇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古人的画中看到士大夫、仕女执扇,宋画小品中许多都是团扇扇面,精美绝伦。

团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工艺的集大成者,丝织品工艺、家具工艺在它身上都有用武之地,给予了它很大的可能性和变化空间。

团扇通常由扇骨、扇柄、扇面、流苏和其他配饰组成,每一部分的材质、工艺都迥然不同。

扇柄主要使用的材质为:竹、木、牙、角。最受欢迎的自然是竹。竹品类繁多,通常选用名贵的湘妃竹、梅鹿竹、凤眼竹以及自古文人就定其格为雅的紫竹、玉竹。选材时,考量的不仅是材料自身的价值,还有其文化内涵。

精心挑选竹材后,采用整竹烘烤工艺,将竹烘成各种形态:圆形、腰圆形、海棠形、梅花形、菱花形、菊花形、八角形、秋梨形、芭蕉形、梧叶形、十六棱形。

木多选用较为珍贵的红酸枝、紫檀、黄花梨。而象牙、虬角,现代会比较少,一般会用一些收来的老物件重新设计制作。由于材质丰富,涉及到的工艺自然也就更多了,比如大漆、雕、刻、烙花、镶嵌。

扇面以丝织品为主,包括缂丝、刺绣、绢面、绫、罗、绸、纱、宋锦。虽然都属于丝织品,但差别非常之大,各有各的特质。

李晶在丝织品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所谓实践出真知,最初他拿设计稿找师傅制作,做出来的成品,有时非常丑。于是他一边与师傅交流,一边自己认真总结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有时候,出来的效果不错,但成本又太高,就再学习再研究。他戏说为此交了不少的学费,然而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时至今日,他对各丝织工艺已是然于胸,师傅们忽悠不了他,而且因为他懂,他给师傅们提的建议,大家都会很听得进去。设计师对生产工艺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但有助于自己做设计,而且可以让自己更好地与师傅沟通,让设计快速且完美地落地。

除了研习手工艺,他还收了许多老绣片。一则是养眼睛,提高审美。“看这幅刺绣,一眼就能知道是民间的,颜色很艳丽,大红大绿的,但配在一起还挺好看的。做这件作品的,可能是位农家小姑娘,没读过书,不识字,也不懂美学。但那时人的审美,是母辈口传心授的,有传承、也有环境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家会互相讨论,如何做才是比较美的,所以出来的东西看着还挺有味道的。”李晶拿起一幅刺绣如是说。

二来可以透过老绣片研究过去人的表现手法,他说:“同样是蝴蝶,刺绣的表现手法和画就会不一样,因为有些效果它是表达不出来的。所以在颜色、形态方面都要调整。不同的刺绣,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勾勒外形,有的是绣块面颜色,有的是绣有丰富层次的渐变颜色。

什么是好的刺绣?就是用最适合该刺绣特性的表现手法将图案表现出来。根据这个原则,我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设计。同一幅菊花画面,我用三种工艺做了三把团扇。一把是手绘效果,就是在裱好的娟上直接画图;一把是用刺绣表现,在这过程中,我把颜色做了调整,因为刺绣本身就有丰富的肌理,颜色再多,效果反而不好;最后一把是用银錾刻工艺,我把大部分叶子都舍去了,让整个画面更加明朗。”

看老绣片还能体会文化内涵,他又说:“这只蝙蝠嘴里叼了铜钱,寓意福到眼前;这里的桂花,有金玉满堂、蟾宫折桂之意;这儿的鹿,有高官厚禄之意。”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没什么了解,想来看这画面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没什么研究,那么在自己创作设计时,很多传统经典的元素,也就没有办法活用了。”

在诸多丝织工艺中,李晶做缂丝为多。缂丝又称“刻丝”,是汉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极具欣赏性。缂丝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使得它成为唯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丝织品工艺。

宋徽宗赵佶曾在《碧桃蝶雀图》上题是: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缂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可见缂丝工艺之难,故自古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以示其珍贵。

李晶说:“缂丝在织之前需要配线,颜色越多越复杂。我的设计通常追求效果好,而不是过于求细。做得细不代表艺术价值高。为了提高工人效率,我会让他把同样一幅图案一下子做上十个或二十个,这样,他只需要配一次线,而且织了几幅熟练了,速度也就更快了。”

待扇面、扇骨、扇柄都做好,李晶就要开始裱框了。包边沿袭过去,用的是宋锦。整把扇子大体完成,还需要加流苏。说到这小小的流苏,又是十分考究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