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入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使用与商朝相比并无大的变化,同样的是青铜并没有使用在生产工具上。若说有变化的是,西周青铜礼器的最大变化是铭文有了发展。礼器成了维护西周封建氏族贵族统治大造舆论,进一步强化封建贵族统治权力工具。
西周时期出现了列鼎制度,青铜鼎(礼器一种)用以表示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列鼎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时期,是先秦封建社会礼制的最突出的代表。
西周青铜乐器也有了飞跃的发展,青铜乐器也是贵族等级身份的象征。西周的青铜主要用于礼、乐器及车马器、兵器具,表明西周礼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化传承,而不是到了西周初出现了变革,正如胡厚宣先生所言:“故汉代及其以后旧籍从封建之制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世或更以前,此固不可信。然近儒谓封建之制,不特为周之所特有,且系周公之所独创者,亦不然也。
盖今人每以中国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中国一切传统的文化礼制,大半皆由于周公之制礼。据吾人观之,周起西土,在早期几无文化之可言,及入主中土,乃全袭殷商之文化,几乎无所变革,故殷与西周实乃为一个文化单位,其剧变化不在殷周之际,乃在东周以来。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也。”(《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胡厚宣着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第79页)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在很多方面继续着商代后期器物的作风。这是由于周人在商代接受了商文化的强烈影响,伐纣以后,殷商旧地更沿袭着那里的传统。”(《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李学勤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60页)
大抵周承商制不假,在商、周(西周)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农业,而手工业和商业,如同土地那样是被王与贵族所袭断与控制。
“周朝灭商以后,完全袭用了商朝的官府手工业制度,在周初分封的时候,原来殷王室控制下的官府手工业者仍以原来整个家庭形式被分配到各个封国中去。……整个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主导形式都是官办和官营,时称"工商食官"”。(《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刘泽华等着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年版 第135页)
周人继承商制,已然是对社会各方面施行的是垄断。君王与贵族统治者考虑的是“祀与戎”,虽然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并不关注,在商与西周时期青铜主要用于青铜礼器与兵器,所以考古上很少发现青铜的生产农具。而从文献上也不反映青铜使用在农业生产工具上。
“在殷墟发掘中,从无发现清晰可以确认之农具,在甲骨文中亦从未见有关使用农具之卜辞。”(《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胡厚宣着 第713页)
商、周(西周)虽进入青铜时代,但在农业生产上还主要是以木器、石器、蚌器、骨器农具,农业上并没有推广青铜生产工具,这是事实。
地上最早的文献是《书》、《诗》、《易》(周易)。而《书》里有伪作的篇章,《诗》作又夸度的时间长,有一些诗是春秋的诗作,而唯有《周易》是最早的可信书证了。即使《书》里的“商书”、“周书”文里没有涉及“青铜”这一材料的记录,也没有出现“铁”字。倒是《周易》一书里反映了有关青铜器物,但也没有“铁”字出现。
《周易》“噬嗑”篇中有“噬干胏,得金矢”,“噬干肉,得黄金”的说法。这里的“金矢”,是指青铜的箭头。这里的“黄金”是指青铜的金属物。
《周易》“解”篇中说:“田获三狐,得黄矢”。这里的“黄矢”同样是指青铜箭头。这一句是说猎获了三只狐狸,却又得回了铜箭头。
《周易》“姤”里有“系于金柅”。此处的“金柅”是纺线手工车上的一个青铜做的锭子。这反映了青铜用于家庭手工生产工具上的例子。
《周易》“困”篇里讲:“来徐徐,困于金车”。这里说的“金车”,属于贵族乘坐的车马交通工具。考古上多有出土商周时期的车马具。
《周易》“鼎”篇以鼎喻事理,此篇中讲的“鼎”,就是指青铜鼎,青铜鼎属于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