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帝制时期易学评论
第五篇:宋代易学评论
第八章:宋代易学小结
两宋易学既是承上启下的《易经》学术,又是《易经》学术的高峰。既有义理易学者,又有亦筮亦理易学者,还产生筮术易学者;既产生了图式易学者,又产生了以图数筮术者。无疑,宋代易学是个空前绝后的时代。
宋代易学若以时间前后来看,最早的当属对《易经》的论述。
一、宋代对《易经》的论述
一是北宋李觏(1009——1059)着有《易论》
李觏《易论》十三篇,正是继承发扬了王弼(字辅嗣)的注释《周易》义理思想。李觏在《易论》开篇所言圣人作易,本以教人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他所着《易论》十三篇,皆从这一原则出发。无疑是将《周易》从“卜筮之书”和“释老之学”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并发挥《易传》里的《小象》易学思想。成为宋代易学义理学派的先驱,又是《周易》在于务实的说法者。虽李觏一面能引用震古烁今的《周礼》里那些杀罚之语,如引用《周礼》:《王制》曰:执左道以乱政,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却另一面又对《易传》里大衍之数筮法的解释(见《删定易图序论》)。这充分说明其矛盾的世界观,这正是帝制里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所致。
二是北宋欧阳修(1007——1072)也着有论述《易经》(《周易》与《易传》)的文章,即《易童子问》。
《易童子问》假托一易童子向欧阳修请教易学知识,全书以童子问、欧阳修答的形式成书。
欧阳修对今本《周易》所谓的卦辞进行了阐述,其认为卦义是“有君子、小人、进退、动静、刚柔之象,治乱、盛衰、得失、吉凶之理”,而爻则是占卜的,“夫六爻之文,占辞也,大衍之数,占法也,自古所用也”。自然欧阳修未涉及爻辞的解说,这无疑是他片面认识。在对《易传》里《系辞》等不合圣人之旨,非孔子所作。欧阳修开疑古风气之先。是欧阳修始质疑《易传》非圣人言,开疑古风气之先,其勇气与精神可嘉!因《易传》至汉上升为《易经》的内容,在汉至宋的上千年里,其《易传》的学说是远远高于《周易》,以经解经(以《易传》解释《周易》)奉为圭臬。
二、宋代的图式易学
一是北宋刘牧(1011-1064)的《易数钩隐图》,他以“河图”、“洛书”,采摭易学上的天地奇偶之数,自太极生两仪以下,至于复卦,共五十五位,画之成图,以图阐释《易》义,是宋儒易学讲述“象”、“数”图学较早的着作。
他认为的《易》(所谓经卦八卦和重卦)是由数生,并以图式数而代表《易》理。他的说法无疑是无稽之谈。即使对所谓六十四卦符号生成,也并不是他认为的那种数生成的,更不能把数代表《周易》之理。总之,刘牧《易数钩隐图》里的数论,则是他认为易卦的生成论。
《易数钩隐图》是论《易》与数之关系,意在说明数是《易》之源、之本。他说的《易》就是八卦之象数而已。
《易数钩隐图》如同王弼《周易略例》,都属论《易》之文章。《周易略例》是论属如何解释《周易》,即解释《周易》的方*论。而《易数钩隐图》是论述从《易》(实为象数易学里)里钩隐出数之道理,把数说成《易》之源。而图只是把数之理给以呈现出来。
二是北宋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说》与《太极图》。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里的“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阳变阴合”说法,无疑是原始反终的循环论学说。他的《太极图》也就是《太极图说》里文字变成视觉图画。
三是北宋邵雍(1011——1077)的《八卦方位图》等。
邵雍属筮术者,即巫术之列。他所编篡的算卦之书,《梅花易数》已有《八卦图》。邵雍用这《八卦图》是干啥用呢?写在他的八卦纳甲算卦书里(《梅花易数》),自然是用于算卦了。正如在他的《梅花易数》卷二里说的断占总诀篇之一,并把此图方置这说法下面。无论所谓先天与后天《八卦图》,后来最大的国人用途,是运用到看阴阳风水的罗盘工具上,为其风水术曾添了无比神秘色彩。
无论邵雍传承他人八卦图,所谓的先天与后天八卦图,都是《易传·说卦》里的八卦方位说法来源,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而现在清华大学收藏的竹简里,命名的《筮法》内容里有一个人体和八方方位合一八卦图,从八卦方位来看,既不同于宋代时画的《先天八卦图》,也不同于《后天八卦图》。因先后天八卦图是根据《说卦传》里的说法画的,而清华竹简里的《筮法》时代(战国中晚期),《易传·说卦》绝对是没有产生的,因《说卦传》是西汉武帝前期出现的。由此说明无论何种以八卦代表不同方位的《八卦图》都是无稽之谈。
而邵雍的《卦变图》就是以《周易》所用那套符号而产生出的诸种错落不同的认为排列方式的图。即从今本《周易》里六十四卦画,而绘画出诸多颠三倒四不相同的排列图式。这都认为是易图内容。
正是后封建社会里将这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越来越神秘化。这套符号不但成为算卦(算命)的工具,而且又成为“风水”迷信上的使用工具。无论用何种神秘兮兮的图式来表示,只不过是以这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颠来复去的搭配组合而已,如同图块游戏而已。
三、宋代义理注释《周易》者
一是司马光(1019——1086)的《温公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