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大发现》(五十四)

《周易大发现》(五十四)(1 / 2)

 推荐阅读: 我是国青主帅 纵横鬼谷八荒的沙雕玩家们 重生之女神的逆袭 从一拳开始五五开 下山后,七个未婚夫非要娶我 史上最强帝主 重生之美女野兽 商杀之仁心 没有神性的神,只能靠卖萌维生了 我的火影之旅
最新网址:hbcjlp.com

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三章:《易传》对《周易》的学术研究

第六节:《系辞传》对今本《周易》的总体概述

二、《系辞》是帝王的宣言书

我们再来看《系辞》在论述今本《周易》时,我们为何说《系辞》是帝王的宣言书?

《系辞》开宗明义的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天尊贵在上,大地卑贱在下,乾为天,坤为地,天地由此而确定。地的卑下与天的高上已经陈列出来,尊贵与卑贱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是《易传·系辞》篇首开宗明义的说法。《系辞》所反映的这一等级观念被后儒家思想体系所吸收并发展,成为后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治国理政的主要理论工具。

这把自然界里的寒来暑往,暑往寒来的自然现象,抽象出一种理论,比附到人类社会里来。认为社会里也应如天道那样尊卑有序,等级森严。把天地自然现象,套到社会人生的头上,也就形成尊卑等级永恒的秩序。从自然界的天尊地卑,引申出人世间的君尊臣卑,男尊女卑、夫尊妇卑等。

以“天尊地卑”为自然法则,而延伸到社会人伦纲常,以确立君臣、主奴、夫妻上下贵贱等级关系。后儒家以此为据,确定伦理秩序,并认为高低贵贱不可逾越。故正是同时期的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三纲五常”的关系由此而确定。

后儒家将天道人神格化,赋予“天”的意志,认为伦理纲常就是天道在人世间的反映,是天之经地之义,是不可更改的天之理。《易传·系辞》提出天尊地卑是为了建立一套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甚至天地关系就是君主统治、封建宗主制、男尊女卑等社会政治形式的直接表象。《系辞》用天尊地卑的自然现象类比贵贱的社会现象,是后儒家等级观念最为有力的佐证。天在上、地在下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尊者为贵,卑者为贱也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因为这是依天道确定的人道。天尊地卑也就成为后封建帝制时期里文化思想体系的源头,是帝王统治社会里尊卑秩序的天道法理依据。

而社会里的君臣、贵贱、尊卑的等级制度,正是等级社会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说成是天地本来的秩序,为维护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寻求理论依据;为寻求帝王家天下的理论根据,而把天地自然四季运行的规律,上升为一种“天道观”,而比附到人类社会,把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说成是天经地义的根本,为帝王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寻找到“合理存在”的根据,以此来麻痹所统治下的人民,使人民甘愿做奴隶,子子孙孙做个好奴隶。

这无疑为帝国里的等级纲常秩序,以天道生成观铸就了一道思想意识领域上的万代长城,把臣民圈养与奴化于这“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文化意识里。不知不觉的奴化与接受“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道自然法则,也铸就了中国人世世代代信命的根源,也为不平等的罪恶专制制度类比寻找出万世不破的理论根据来。

可从无人质疑过,天为何是“尊”的,地又为何是“卑”的。由“天尊地卑”比附到社会里的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政治制度上。中国古代哲人从天地自然中为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寻找到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理论根据来,为帝王家天下而服务的思想理论。而西方的哲人们却从天地自然里为人类寻找到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的自然法来,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们说,自《系辞》始把八卦筮术理论化,即“亦筮亦理”错对《周易》一书的看待。正是需要“天尊地卑,贵贱位列”的等级秩序,并为等级秩序所需要而麻痹人民的卜筮(视为沟通窥视天命的工具)之学,故秦帝国并不禁止,才得以汉象数易学(筮术易学)的繁荣与发展。

《系辞》开宗明义的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与地本没有什么尊与卑的关系,把天地自然现象,而抽象为尊卑关系,为王权专制制度的合理化寻求思想上的理论的武器。

为了维护王权大一统的家天下里的尊卑等级秩序,就用自然中运行的现象,比类到社会政治上来,其维护社会既得利益者,想把那不合理的等级秩序永固下去。

《系辞》的作者就是运用春秋时期里卜筮的取象类比法,以天道法则,比类人道法则,通过解释八卦理论类象于社会,而抽象为一般的理论化高度。

《系辞》是集王道思想与巫术神学理论一体,成为新的神秘文化大本营,使汉以降的后封建社会里的儒者,遁者沉迷与陶醉。一篇《系辞》成为后来的帝王时空里的经学、玄学、理学以及庞大的数术文化的活水源头。正是《系辞》里的阴阳、太极、八卦、道器,成为后封建时期里的思想者、学者演义不完的神秘学说,可都无补于后封建社会里把人分为两类,道德上的君子与小人,现实生活里的主子与奴仆。君是主子,臣是奴仆。臣称君为我主,而自称是奴婢或小人。夫是主,妇是仆。妇称丈夫是官人,而自称是奴。这种社会化过程,自然形成的是主奴身份的定式思维。而这两类社会角色,正是通过从天道观里抽象出的“阴阳”理念,才有那“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这阴阳之道,成为了人类社会之道,阳为乾,阴为坤。天地之道,是阳尊阴卑,天刚地柔,阳主阴从。这就铸模成了后封建社会人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

把自然界的寒来暑往,暑往寒来,日落日出,阴晴圆缺的天地自然现象,取象此类为一个“阴阳”(日、月之象形字转化)概念,形成一个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阴一阳”成为认识事物的转化法则,成为了天地万物的转化法则,成为了事物相互交替循环往复的法则。把本来含有一点辩证法,变成了庸俗的循环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