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山当然知道。
仔细想想,刘欣的忧虑不无道理,班固《汉书》中曾有记载: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米贵的话,依靠购买米粮的老百姓会破产挨饿,但是一旦到了大丰收的年景,地方上的各种牛鬼蛇神和豪强会联合起来,将粮食的价格压的非常低。
这种情况下,种地的老百姓就会非常伤,售出去米粮所得的银钱很可能不如那些不好的年景。
刘欣所说的谷贱伤农,也应该是大抵如此吧。
若是他刘远山不在这房县还则罢了,既然生长在这土地上,他决不允许任何人以卑鄙的手段来坑害老百姓,在他的眼皮底下,也绝对不允许太平盛世的时候出现农民破产的情况。
不为别的,就因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都是从土里抛食的庄稼人,他深知庄稼人的苦楚。他清楚的知道,在后世二十一世纪,从零零年到一六年,长达十六年的时间中,各种物价飞涨,房价越推越高,但是唯有一样价格从来不涨,那就是:粮米!
至于为什么不长,学问很少的刘远山搞不明白,或许只有那些躺在大学里面教书的教授级别的有学问的人才能研究透彻吧。
“刘大人,你预计一下,今年农民手中能有多少富裕的粮食?”刘远山脸色凝重的朝刘欣问道。
刘欣稍一迟疑,思索了好一阵子,才道:“这个不好说,但是从金秋的收成来看,每亩地能够富裕一石米还是有的,房县在册的良田大约八万亩……”
“打住!”
一说到在册两个字,刘远山不禁一阵头大。
要知道大明朝邪恶的投献制度莫名其妙的吞没了不知道多少良田。
“实际上,房县的良田数量大概有多少?”刘远山看着刘欣,问道。
“这……”刘欣深吸一口气,其他的人对此从来都是讳莫如深,他也没有什么确切的数据,但是他和那些胥吏关系不错,多多少少知道一点内幕,“老夫也不太清楚,不过据他们私下里透露,应该在三十五万亩左右。”
“多少?”刘远山吓了一跳。
倒不是被地的亩数吓到,而是被两个数据比较之后的差额吓了一跳。
“三十五万亩!”
“嘶……”刘远山倒抽一口冷气,你妹的,三十五万亩啊,在册的仅仅只有八万亩,这些王八羔子乡绅地主,竟然联合起来一口气吞了这么多的国有资产。
三十五万亩减去八万亩,足足有二十七万亩啊,占总比例竟然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这是个什么样的天下啊!竟然有八成的国家税收被生生的卡在了地主阶级手中。
怪不得崇祯没钱,怪不得辽东的将士们缺少兵饷。
若是这些税收都能够收过来的话,那大明岂不是早就无敌于天下了?
但是,刘远山也只能气愤而已,如今在区区房县尚且掣肘,如何能左右天下的形式?还是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吧。
三十五万亩地,每亩地能多出一石,就是三十五万石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