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为什么去年要决定休养生息一年?且数年来一直致力于开荒屯田发展内政、招揽流民增加丁口、建立学院培养人才,原因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不然,他根本无法支撑起一场大的战争。
黄枫谷一役,他明明大获全胜,收降俘虏上万,又征得吴清风同意,可招募士兵扩建水军,但他最后却只收编了三千精锐降卒,在当地也只招募了三千人。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现在根本养不起太多军队,所以只能走精兵路线,其他人全部解散,送入春湖,让他们去发展民生经济。
如今,他迫不得已率师“远征”(直线距离不远,但因为南岭山脉阻隔,所以一路运输粮草极为不便),只能先占据剧县、喜峰口等要地,坐等甘百草与陆忠自乱,方可抓住机会一战而定。
凌邦这个办法虽然耗时久了些,但却是最稳妥的办法。
还是以三国时的袁曹之战为例。历史上着名的官渡之战,当时袁绍手下有一位谋士名叫沮授者,曾经便向袁绍提出过和凌邦类似的计谋。
当时,袁曹隔着黄河双雄相峙,袁绍占据幽、并、冀、青四州之地,雄据河北;而曹操则占领了兖、豫、徐三州之地,实力相对较弱。
袁绍想要与曹操决战,毕全功于一役。沮授却提出“三年疲曹”之计:即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实施持久战,分遣精骑,抄其边鄙,如此三年之后就可使曹军疲敝,灭曹定成,而不必急于决战。
袁绍心急,不听。他听从郭图之计,执意与曹操决战。结果官渡之战败,输给了曹操。
宋宁自然不能重蹈袁绍的覆辙。现在的情形虽然与袁曹官渡之战时有所不同,但道理却是一样的:凌邦劝宋宁不要急于求战,只要占据剧县、喜峰口、鸦嘴角等战略要地,坐等甘百草、陆忠失误即可。因为现在甘百草与陆忠联合,实力比宋宁强。此时出战,必然失败。
官渡之战时,袁绍就是急于决战,最后失败的。若他听从沮授的建议,使出“三年疲曹”之计,曹操粮草不足,必然被拖垮,或许要不了三年,袁绍便可轻松战胜曹操。
现在宋宁也是如此。虽然白郡不缺钱粮,但陆忠与甘百草的同盟却并不稳固。陆忠也不可能无限期地供应陆忠粮草。而一旦陆忠断绝粮草供应,甘百草必然下山劫掠,如此一来,两人必然反目。
所以,只要宋宁耐心一些,咬牙再多撑一段时间,两人之间的脆弱同盟必然破裂——到时他的机会就来了。
凌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同意之前何劲的建议,并劝宋宁去除心中的焦躁情绪,继续坚守,等待时机。
宋宁听从了凌邦的建议:他一面给张茹、赵幽燕等女去信,向她们报平安,又分别给岳涛、秦逸等心腹去密函,按照凌邦所授之计暗中部署,以防备吴清风来袭。另一方面,则安心在剧县长住下来,内修德政,外练兵士,不再理会甘陆二人的暗中联合。
中间宋宁只是派人去了一次蟾蜍山,说愿与甘百草做互不侵犯的友好邻居,共同对付陆忠。至于甘百草提出的希望能与宋宁共同出兵白郡,建立更加亲密的攻守同盟关系却不置可否;对甘百草提出的希望宋宁援助蟾蜍山部分粮草的请求也置之不理。
甘百草大怒,当即指责宋宁没有诚意,并威胁宋宁说若他不答应蟾蜍山就要与白郡联合,共同对付南岭。宋宁却无动于衷,大有任你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
甘百草感觉自己受了藐视和侮辱,恼羞成怒下当即派兵攻打喜峰口、鸦嘴角。结果林猛、谭霄坚守不出,甘百草却和当日的陆忠攻打蟾蜍山一样,碰了一鼻子灰回去。
甘百草虽然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只得罢兵,退回蟾蜍山。
转眼,宋宁与甘、陆便在剧县对峙了一个月。这期间,甘、陆二人曾三次前来攻打,有时还一起行动,但都无功而返。宋宁像个乌龟壳一样,任二人如何攻打,就是纹丝不动。
陆忠终于受不了了,这一个月他一直供应甘百草两万大军的粮草,心疼得要死。若再这样下去,他白郡就算再富裕也吃不消啊!
所以,陆忠开始克扣供给甘百草的粮食,并催逼甘百草攻打宋宁。甘百草那是什么人,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冒着杀头的风险从北方打到南方的反贼,又怎么可能忍得下这口气?当即翻脸,直接下山来打白郡——你陆忠不是不给我粮食吗?那我就自己来抢好了。
陆忠大怒,当即出兵围剿。双方在离剧县不足五十里的地方暴发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各自都投入了上万兵力,杀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何劲等武将得到消息,一个个早已快憋坏了,当即再次请求出战,趁甘陆争斗之际,打二人一个措手不及。凌邦摇头笑道:“还不是时候。二人虽然大战,但损失并不严重,这恐怕是白原之计,想诱我等出击,主公不可上当。”
宋宁于是命何劲等人严守驻地,不许出战。众武将虽然心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日夜操练士兵,将满腔怒气全部发泄在士卒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