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明明只有数千精兵,却只简单耍了一个花招,便让人误以为他手下有数万凉州精锐抵达京城,此计与朱顶骗宋宁的招术十分相似,只不过反其道而行之罢了。
所以说,董卓人其实不傻的。相反,还很聪明,有勇有谋。
朱顶同样如此,此人狡诈如狐,之前在红叶山便设计,差点擒杀宋宁;如今又使出这样一招诡计,狠狠地耍了宋宁一记。
宋宁怎么也没想到,朱顶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给他来了这么一手。难怪当日对方一直在“增兵”,这些时日也是营垒高筑,只守不攻。原来朱顶早已率精锐大军离开。郭宏得知朱顶早在数日前便已率领四万大军南下,顿时大惊失色:“不好,东南大军危矣!”
郭宏何等聪明,立刻便猜到了朱顶偷偷带领精锐南下的真实意图。骑兵来去如风,朱顶定然是带着四万骑兵偷袭凌邦派出的东南大军去了。
这厮果然狡诈。先是以胶东为饵诱使周骥出兵,将宋宁逼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接着又制造了一个不断增兵的假象,迫使宋宁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他却是虚张声势,大军早已南下,袭击东南军,解苏中、苏东之围去了。
以骑兵的速度,如果快速行军的话,最多三日时间便可到达苏中或苏东边境。到时朱顶猛然间发动突袭,东南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遭受重创。
所以,郭万才说,东南大军危矣!
“朱顶果然老奸巨猾,奸诈无比。”虽然是敌人,但宋宁却不得不佩服对方的智谋和手段:“不过,你们也不必太过担心,东南三路大军不会有大事的。朱顶厉害不假,但文渊也不是泛泛之辈。朱顶纵然是偷袭,但想要击败我东南军也没那么容易。”
宋宁之所以敢这样说,是有原因的:一是他对凌邦有信心;二是他深知北地骑兵犀利,而南方少马,难以组建骑兵,所以,早在数年之前,便已让研究院研制神臂弓,并秘密训练叠阵法以克制骑兵。朱顶自以为得计,必能重创东南大军,殊不知宋宁对此早有防备。这一点,郭万、盛柏以及大德法师和聂忍等人并不知晓。
数日后,南方军情传来,郭万、盛柏等人看后不由又惊又喜。原来朱顶率四万骑兵南下后,直接奔赴苏东,袭击张英所率东南军。结果,竟未能拿下张英。
时间回溯到数日之前。
苏东。朱顶亲率四万轻骑奔袭苏东,不久便与张英、谭霄、钱诚关等人率领的东路军对上。张英、谭霄部只有两万人马,且全部是步兵,朱顶有信心将之一举全歼,之后再去对付凌邦、罗鸿率领的中路军。
此次,宋宁派入苏东袭拢的主要就是中、东两路人马,其中东路军两万,中路军三万,俱由凌邦节制。朱顶的策略很简单,就是要趁宋宁被自己和周骥拖在胶东之际,利用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逐个消灭袭扰苏东后方的这两路人马,重创宋宁。
在朱顶看来,宋宁这两路人马若在水上自然无敌,但一进入苏东平原地带,却绝不是自己麾下骑兵的对手。而在胶东,宋宁兵力有限,之前又被自己牵制住了一部分人马,绝不可能敌的过周骥。此役之后,定然损失惨重,不但会失去胶东,而且将再无力北上,觊觎他治下的苏中和苏东。
至于胶东被周骥夺去,也没有关系。在朱顶心目中,始终把宋宁当成是他争夺天下的最大敌人,只要先将宋宁踢出北方,他就有信心日后击败周骥,成为北方唯一的霸主。
若一切果如朱顶计划的那样,他还真有可能成功。可惜,聂忍、大德法师已联手击败周骥,保住了胶东。而宋宁为了对付北方骑兵,也在数年前便已开始准备。所以,朱顶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了。
张英、谭霄眼见朱顶率领数万骑兵气势汹汹而来,心知不可力敌,连忙率军退至一座小山下,背靠山坡,迅速摆出了宋宁让之秘密训练的叠阵法,同时立刻发出信号,紧急向凌邦、罗鸿求援。
凌邦行事谨慎,中、东两路大军虽然是分别从墨灵、盐海北上,但攻入苏东后,两路大军并没有相隔太远,彼此之间联系紧密,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朱顶率领骑兵各个击破。
朱顶见张英发出信号,却并不在意。他对自己麾下的骑兵有信心,自信能在援军到来之前解决掉眼前的两万步卒。
不过,朱顶见张英、谭霄摆出一个他从未见过的阵法,前面是一排长枪阵,后面是弓弩手,两翼有少量骑兵辅助,四周布满了拒马鹿角,心中却不由有些警惕。
出于谨慎,朱顶没有立刻将兵力全部压上,而是先让数千骑兵开始了试探性的冲锋。朱顶则带着主力大军在后方压阵,正好也趁机看一下此阵有何奇妙之处。
对面张英、谭霄、钱诚关也是紧张得一身冷汗。叠阵法是宋宁提出来的,他们这段时间也训练了不少时间,但之前却从未在战场上真正用过。此阵关键在于各步兵兵种之间灵活运用,所以十分考验主将的指挥水平以及把控全局、驾驭全场的能力。
对面朱顶可是有四万骑兵,此阵是否真的能以步克骑,二人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但现在的形势就算不行,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其中还属张英最冷静,他鼓舞众人道:“放心吧,神臂弓是主公研制出来的克制骑兵的利器,之前世人从未见过,朱顶纵然小心,但肯定也不知晓,猝不及防之下,必然大败。”
事实正如张英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