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之所以无法大规模装备火器,一是产能跟不上,国家没钱没足够的工业体系和匠人,搞啥子?其二便是造出来也先顶着自己女真族兵用,给仆从军开什么玩笑,让他们装备好了反水吗?
从某方面说,这样兵力混搭比例完全不成五五开的金军本质上还是一群散沙,打胜仗时固然气势如虹,一旦吃败仗就立马显现出颓势。
这便是单民族和多民族军队编制的最大区别。
在火炮成功压制住长兴馆的敌人火炮后,庄厚百立刻组织起兵阵往前推进,枪林弹雨毫不留情地突入敌军阵地中。
金军的火器装备太少了,连像样的排队枪毙都组织不起来,在这样的密集火网中根本形不成正面有效的抵抗力。比起西京道上的完颜宗翰大军,大定府的守军已是堕落到了令人可叹的程度。
其国本族精锐骑军还有些战斗力,但仆从军真正是用来凑数的,一个正面冲锋下来,扔掉弓箭刀枪盾的敌军士兵到处都是,像兔子一样四散逃跑,汉人骑兵连抓都抓不过来。
稍遇到敢于躲在墙壁、房屋、土堆等掩体后面抵抗的敌人,汉人立刻拉两门小炮上来,轰几轮一个冲锋就完事儿了。
庄厚百曾经也是宋朝平燕军的一个指挥使,从前朝宋国时就在北地禁军里『摸』爬滚打,一步步地看着汉人的战斗力渐渐茁壮起来,对比这十多年的差距,心中颇为感慨。
弓箭大刀长矛是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在火枪队面前冲锋跟送死没什么差别。往往打个三四轮的排『射』,敌人冲锋的道路就被自个儿士兵的尸体所阻住。
这便是火器优势。
不论是对付骑军还是步卒战阵,别看对付人数优势,只要己方防御好左右两翼根本是不惧对付靠人海战术平推冲锋的。只要一个冲锋面死上几十上百人,敌人先从士气上就崩溃了,再者便是“友军”尸体堵路这个情况。
汉人军队的作战手册里把这个现象用一个形象的词来描述,叫作“添油”。意思是不论敌人兵力多少,只要卡死冲锋面上的兵力,敌军就无法获得兵力优势,只能依靠“士气”来消耗。
但士气这种玩意是很容易衰泄的,再强悍的军队遭遇30%的折损就受不了了,50%基本就处于崩溃局面。能在伤亡一半以上兵力还能维持住军队不发生溃逃现象的军队,在中华国里都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之军。
维系伤亡而导致士气衰泄的只有纪律严明的军纪和军官的个人指挥能力,中华国军制里对逃兵有极重的处罚措施,但准许军队在折损50%后可以选择『性』撤退或者临时重组打散成小队撤退,但绝不允许溃逃现象。
遭遇围剿后,折损60%以上兵力,中华国允许军官向敌人“体面”地投降,事后军部不追责(驻守战略要地,上级命令死守情况除外)。
但低于60%折损而投降,处罚措施比逃兵还严重。
所以,在这个时代别看动不动就十万大军地干仗,一旦某方被破袭掉一两万人便兵败如山倒的战斗是很常见的,并不稀奇。
在这方面,金军本族精锐骑军做的就非常不错,往往超过万数骑军突袭的战斗,他们若是损失了大几百兵马后发现战况不妙,立刻就会放弃战术而打迂回,以保存士气为先。
当然,这也跟女真族人少兵少,损失不起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