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还有一些大臣上奏弹劾王孝迪。他们说,误国大臣均已罢黜,如主和议的李邦彦,奉使许地的李梲、李邺和郑望之。但是,还有一个索金银于民间、措置乖方、为国敛怨的王孝迪漏网。
他们说,王孝迪这人天资庸陋,无一可用之处。为礼部尚书,则礼部之事废;为吏部尚书,则吏部之事废;为翰林学士,则文词疏谬取笑四方。只因他与李邦彦是姻亲,便骤升为中书侍郎。在向民间收集金银时,他张榜于通衢,以金人杀戮劫掠为词恐胁士民,而不知这是辱国之举。直至今日,士庶皆笑其昏妄。望陛下睿断,特赐罢黜,以释国人怨愤之情。
宋钦宗听后,也当即下旨,免去王孝迪职务。
其实,无论是宋钦宗还是朝廷大臣,当时他们大都已经意识到,金人很可能于秋季再次出兵南下入侵。但究竟该怎样应对这场战争,该怎样保家卫国,从上到下似乎都没想出什么良策。
金国已通过设立元帅府和东、西枢密院,使得燕京与云中这两大军政集团力量更加壮大。可宋朝面对强敌与战争,既缺乏战略目标部署,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在军政体制上,在治国理政思想上,都还停留在和平时期的状态上。除了李纲曾提出御敌之八项建议外,其他宰执大臣似乎更热衷于清除宋徽宗时代的旧臣,更感兴趣于废除宋徽宗时代的政策。
四月十八日,太宰徐处仁上奏,提出了两项加强国防的建议。一是改革马政,建议将在京师集中养马,改为分散到各路军中养马。当时,朝廷所需马匹主要来自于川陕一带,由于路途遥远,饲料供应不及时,等运至京师,仅存皮骨。交给诸监饲养后,往往不堪其养,死于牢枥之中。所费虽多,无补军政。如果令各路军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养马,按兵级给券,差官管押,虽有往返劳费,但从此军人各得善马,可备出战,为利甚大。
二是拘户绝田土,召募乡兵。徐处仁认为,现在金人远遁,边疆稍宁,正是训练军队、积聚粮草之时。然而,多屯兵则粮运至难,少屯兵则不足御敌。在他看来,二者皆非经远之长策也。他建议,可令河北河东京东西安抚提刑司京畿提刑保甲司,彻底搜求各州县户绝田土,召募强壮之人,授之以田,依照陕西弓箭手条法进行管理,“无事则服田力穑,有警则释耒荷戈”,一二年间可得精兵数万。他们皆土着之人,既习山川险易,又有保护坟墓财产之心,遇有警急,可人自为战。
对徐处仁这两项建议,宋钦宗皆从之。但从后来的实际情况看,亦不见成效。
徐处仁是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是一名政治经验丰富的老臣,人们对他出任太宰一职,本来抱有很大的期望。
可能宋钦宗觉得,徐处仁所提建议并不能马上见效,这让宋钦宗很着急。同日,宋钦宗下诏各地,要以虎符之令,起天下之兵,来保家卫国。诏曰:“朕初嗣历服,遭时艰难,边境失守,京畿震惊,赖宗庙社稷之灵,贤士大夫勤王将士之力,以充扞御,而仓卒之间,辅臣失计,割三镇以赂之。天启朕心,屏去奸回,决策坚守。今者重兵尾袭,敌骑遁逃,朔部无虞,与天下同庆。然而敌情狡狯,未有所御,秋高马肥,虑复侵轶,非以虎符起天下兵,扼控边陲,荡攘群丑,则何以震慴强敌,奋张国威,以定中兴之策。诏到,仰诸路按抚总管钤辖司各下所管州军,遴选将佐,训练正兵,招填阙额,缮治器甲,储蓄刍粮,预备军须,以听朕命。夫一岁之间,而再动师旅,良非获已,共摅大愤,以图休息,兹惟其时。”
当时,虽然金人对宋朝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不肯交割感到很生气,但他们还没有再次南下攻宋的打算与计划。因为东路军刚刚撤回,需要休整一段时间,而且天气逐渐炎热,也不利于骑兵长途奔袭。
经过与刘彦宗多次秘谋策划,宗望决定果断解决常胜军问题。他觉得常胜军反复无常,留在燕京是一大隐患。他首先命令留守燕京的常胜军交出战马,之后又命令他们交出铠甲弓箭刀剑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