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碧空下,西海风平浪静,数十艘画舫聚在北岸,远处是点点白帆,水墨画一般的风景令人望而心醉。
画舫内既有寻常商人,也有勋戚及京中士大夫家中的子弟,物以类聚,大家分成几拨,聚集在一起,眉飞色舞的交流丝绸行情,谈到价格跳涨的最新动态,一个个喜不自胜,比娶了三房绝色美女都要兴奋。
不过,他们今日的兴趣并非全在丝绸行情上,北岸边有处戏台,今日被人布置一新,一方条案置于戏台正中,覆以华丽的桌布,两名女官、一名年轻内侍坐于案前,小声议论着什么。
已故鄞国公薛禄的孙女,阳武侯薛诜及驸马都尉薛桓共同的侄女薛宝婵,将在此与人比试女红,无数对薛宝婵慕名已久的公子哥儿赶来这里瞧热闹。
遗憾的是,一道帘幕遮住了戏台下方的空地,众人只瞧得见台上两名年老的女官和那名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年轻内侍,而薛宝婵······唉,美人如花隔云端。
此刻,在台下正前方,搭着数顶帐篷,里面满是闻讯而来瞧热闹的贵室女子。
为了赢得堂堂正正,薛宝婵刻意请来了宫中尚服局的两名女官,让二人给这场比试作出颇具权威性的评判。
薛宝婵缓缓走出一顶帐篷,来到戏台下,冲台上三人施礼,三人连忙起身回礼后落座。
薛宝婵身后,一名小丫鬟捧着那件成衣,不无兴奋的昂着头,一副她家小姐赢定了的派头。
在戏台后面,柳絮没带丫鬟,自己捧着成衣,与卓轩站在一起。
卓轩有些担心的叮嘱道:“柳絮妹妹,听说与你比试的女子女红造诣不俗,你当心点。”
柳絮下意识的嗤了一声,“她一个贵室女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懂什么女红?不消说,绣花枕头一个!卓轩哥哥,你放心,我必能赢她,若她不像上次那样满脸的傲气,我嘴上或许会给她留几分情面。”
薛宝婵甫一出场,台上女官便不停的与她热聊,等柳絮从台后绕行至台前行礼时,她们却只是冷冷扫了柳絮一眼,既不说话,也不回礼。
女官的态度被一帮贵室女子看在眼里,众人料定,女官已预设立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试!
那名年轻内侍是卓轩与柳絮的熟人,名叫李安,是司礼监一名典簿,景泰帝身边的近侍内侍,卓轩知道他的姓氏后,曾大着胆子戏称他为“小李子”。
李安在皇后宫中见过柳絮,也曾把户贴亲手递到卓轩手上,并引他们去宅院,自然认识二人,当下就附在两名女官耳边低语一番。
自永乐以降,宫中女官“六局”名存实亡,职责大多归于内侍监名下,这两名女官一个姓方,一个姓黄,原是尚服局的两名司衣,年纪都在五十岁上下,是宫中留用不多的资深女官中的两人。
李安并没有明言卓轩、柳絮的来历,只说出了柳絮的姓氏,告知二人她好像进过坤宁宫,但两名女官还是从李安的提示中嗅出了特别的味道,方司衣当即端出笑脸,冲柳絮和气的道:“你姓柳,据说女红了得,看来,今日这场比试,你与薛家姐儿算是棋逢对手。”
柳絮不能接受“棋逢对手”这样的说辞,只想着碾压那个一脸傲气的贵室女子,就婉言道:“是否棋逢对手,比试后自能一目了然!”
见女官的态度大变,瞧热闹的贵室女子这才来了兴致,大家都在期待一场货真价实不掺任何水分的比试早点开场。
薛宝婵对女官态度的转变倒是不以为意,她想赢得堂堂正正,回味着方才柳絮的言外之意,冲台上礼道:“恳请方司衣、黄司衣秉公评判,宝婵不想胜之不武!”言毕扫了柳絮一眼,目光不算凌厉,却让柳絮再次领略到了对方的傲气。
不给你留情面了,我赢了就狠狠损你一顿,让你滚回你娘怀里哭鼻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