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秋,齐太子诸儿在商丘的府邸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管夷吾。
由于管至父以暗箭射太子之事,管氏大夫之职,现在回到了管仲的头上。
比起上一次见时,管仲已经吃壮了不少,身高也总算赶上了同龄人的水平,此刻与诸儿相对而坐,也不显得十分矮小。
茗菜泡汤最近已经在临淄流行了开来,管仲此行,还带上了一些,作为见面礼。
可惜现在的茗菜不是时候,应当是新芽采下炒熟备用,而刚入行的临淄商人还没有悟到这一点。
诸儿呼了一口热茶,调整了坐姿,开口问道:“如何,我策可行否?”
管仲拱了拱手,报喜道:“行情业已稳定。”
“补济之粮可供用否?”
“可也。”
诸儿点了点头。
看来一切都还算顺利。
“太子,若仅是告知临淄之事,我修书来亦可也。今必去国而来此,为有一策,请面呈于太子。”管仲稍有点犹豫,“此虽非我之职责之内,然还请太子思之...”
说着,管仲从衣裳中取出一个布袋,打开层层包裹,将一卷竹册小心翼翼地呈上。
“太子将欲奉王师而伐郑乎?”管仲悄声道。
无声地点头应答。
“用此策,可使郑人不知我之志也。”
一寸一寸将竹卷翻开。
开篇题曰:
寓兵于民!
郑人疑我之欲从王师而伐郑也,若我正卒伍,修甲兵,郑人闻之,必有备也...
由于现在郑人异常敏感,齐国的战争准备极易被郑国察觉,一旦察觉,郑人可能趁齐国尚未将灭纪所得转化为可用的国力,率先向反郑联盟发难。
虽然郑国人不敢直接进攻王畿,侵占土地,但敢于发动特别行动,抢收王室的粮食,此事已经有过先例。
倘若王室的粮食被郑人夺取,则王师就不能长时间出兵作战。
郑国就有了时间窗口,有机会利用强大的实力将反郑联盟的卫、陈、蔡各个击破,一旦这几国被郑人控制,那么即便一年之后,王师与齐师联手,面对郑、宋、卫、陈、蔡的联军,也将极为吃力。
郑国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出手,是由于不确定齐国的态度。
齐国如果支持郑国,那么郑国一定能轻易打破反郑联盟的围攻,而如果齐国反对郑国,郑国面对的压力就很大了。
郑国现在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全力拉住齐国,使齐国不要转向自己的对立面。而如果此时袭击王室,偷吃天子家的大米,那么挑起争端的罪责就无可争议地落在了郑国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