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有不到三品,而且还是个武职,但在编制上,却其实已经与七卿对等。
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该职位之后,朱从心终于是可以明目张胆的培植自己的海军了。
当然,钱得他自己出。
因为朱元璋的内帑,还需用在对北和对南的战争之上。
“原来不知不觉中,这小皇孙竟已做出了这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也太了不得了!”
“谁说不是呢!想当年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可是连大字都认不得几个......”
“我就说盐价为什么突然间就稳住了!原来都是这小皇孙的手笔!如此一来,这江南的盐商怕不得伤筋动骨!”
“何止是伤筋动骨!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你以为陛下是什么善男信女么?之前那些盐商借着天灾大发横财,弄得各地盐价暴涨,甚至还逼得陛下拨下了大量银子稳固盐价。现在食盐产量暴增,陛下不生吞了这些奸商都算是仁慈了。”
“不过这样一来,以后的盐税怕是会少上许多啊......”
“少?怎么会少?应该会变多才对。”
“不会吧?盐价暴跌,盐税还会上涨?这是什么道理?”
“这都不明白吗?你仔细想想,以前买盐最多的都是哪些人?十个人买一百斤盐,和一千个人买一万斤盐,你觉得哪一种官府拿到的税收更多?”
“我懂了!以前盐价高,穷人都吃不起盐,所以绝大部分盐,其实都是销到了大明的中上层。但那些人终究只是少数。能够消耗掉的盐也极其的有限。而现在,盐价便宜了,全天下人都吃得起了,所以对于盐的消耗也会大幅度的增加。就算价格暴跌,只要卖得多了,税收一样可以上来。”
“最重要得还是私盐的式微。以前盐价高,所以很多私盐贩子都敢冒着杀头的危险转卖私盐。但现在,利润变少了不说,朝廷打压的力度还有增无减。如此情况之下,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可能再去做这种吃亏不讨好的事情。所以理论上,大明的盐税不仅不会降,还将大幅度的增加。”
“不只是税收,还有民生。以前的食盐转运以及贩卖基本都把持在各个世家手里。但现在,由于利润的降低,他们势必不可能再花费那么大的代价继续维持盐道的运转,所以一些下层的商民,也便等于是多出了一条谋生之路。”
“是啊!两江的盐运,就算利润再小,也最少可以养活百万之众。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要我说,一个郡王还不足够彰显小皇孙的功绩。陛下应该直接给他封王的!”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小皇孙毕竟还小,现在封王,怕是会引来很多人的不满......”
“这位兄台说得没错。咱们大明向来讲究论资排辈。你本事再大,没有足够的资历,也一样会被一群尸位素餐的废物踩在脚下。小皇孙虽是皇亲,怕也免不了会遭到一些朝臣的打压。”
“唉!也不知道我大明何时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那些没什么鸟用的官员就该让他们回家种地!”
......
看到这则告示后,整个大明都沸腾了一片。
大多数人对之都是保有着支持的态度。
有些“激进”的,甚至是对大明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居然想要大明彻底摆脱“论资排辈”的传统艺能。
乍听之下,朱从心除了无语之外,也不禁有些好笑。
因为在他的前世,哪怕经过了七百年之久,华夏民族的职场,也依旧是深受着“资历文化”的严重影响。
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在大明,你至少还能拿到一个编制。
当多大官,就干多少事,没有人会让你“越权行事”。
但在七百年后,真正干活的,却是一些连劳务合同都没有的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