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玉轪眼望河水,肃然道:“先师的《修真秘旨》,昭昭若日月,郎朗如乾坤。既是日月,就该照耀世人,恩泽千秋万代。你怎可一意孤行,将这千古巨着扔进泥淖之中!”晏适楚道:“那南浦云追寻我二十年,一是要我『性』命,二是要这部着述。二十年执着不变,他才是爱书惜书之人,《修真秘旨》理当在他手中。说不定他一夕『迷』途知返、浪子回头,将此书发扬光大。”
齐玉轪猛然将宝剑拍在船板上,喝道:“二十年之约你可以去赴,你项上人头交给南浦云也未为不可,只是先师的《修真秘旨》,决不可落在『奸』邪之手!”晏适楚稳坐船头,纹丝不动,冷冷说道:“先师临终遗言我必实现,二十年之约我必赴,《修真秘旨》必定交与南浦云。此事何须再议!”
涧石听见他们吵嚷起来,欠起身出来想要劝止。屿蘅紧随其后,也要出来。晏适楚挥挥手,说道:“你们且在舱中安坐,我与齐师叔辩论,不会有事的。”二人对视一眼,一番犹疑之后,仍回舱中坐定,听外面二人如何辩论。
齐玉轪收起宝剑,郎声说道:“无论如何,《修真秘旨》必须光耀天下、流传后世。你先将书稿交给我,我去往京城,寻着大户人家,将它刊印百部千部,你再去会那南浦云。”
晏适楚道:“如此壮举,要花费的钱财何止百缗千缗。如今边患四起、社稷危亡,京城的高官、富户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刊印书籍?更何况,即便刊印成功,也需两三年时光,我是等不及了。”齐玉轪道:“此事不劳你费心。我去寻那当朝的宰相元载。当日我替他行刺阉人李辅国,他多少要看待些我的面子。”
晏适楚仰天一笑,答道:“齐道长便是道法高深、武功盖世,不过是元载手里的一枚棋子。他已安排杀手满天下杀你,你去寻他,岂不是自投罗网!”齐玉轪道:“楚王贵为千乘之君,也须畏惧五步之内颈血相溅,何况他元载,区区一个走过场的宰相而已。你只管将《修真秘旨》交给我,我找到元载,定能成功。”
晏适楚双目微闭,巍然而坐,不再应答。齐玉轪急了,喝道:“你身上这部书,硕果仅存,若有闪失,先师的心血毁于一旦。我将它刊印出来,流传百世,方才对得起先师的大智慧。你岂可执『迷』不悟,贻害千古!”晏适楚仍然玄默而坐,齐玉轪一再『逼』问,他才悠悠说道:“长安西北战云密布,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你将书交给元载,比我交给南浦云危险百倍!”
齐玉轪大怒,宝剑拔出,剑刃在风中嗡嗡作响。涧石连忙扑了出来,从背后将齐玉轪抱住,哀求道:“齐道长,你已参悟至道,怎可伤了同门故友!”屿蘅也急忙忙跑出,站在一旁,既不下跪、也不求饶,只是看着齐玉轪,仿佛用眼神告诉他,自己与师父同生同死。船舱之中,只剩下小雨,一个人想着心事,似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一轮残阳照临渭水,水上泛着金光。秋风送爽,将齐玉轪的须髯吹起。他看着两岸青山,望着朗朗长空,身上运起的劲力慢慢撤除,这才将剑『插』回鞘中。他扶起涧石,温和说道:“是老夫失敬。阳台观藏经阁的一场大火,全是因我而起。若不是我,先师着述怎会付之一炬?我怎能强行要求别人来弥补我的罪过呢?”说毕,一声长叹,一剑砍在船舷上。晏适楚一声冷笑,说道:“各人的罪过各人担,自己的欠债自己还。两位小友,此事与你们毫无关联,只顾进舱歇息。我与齐道长要同赏渭河的秋月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