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指的儿时身份相似,便是孤儿。
这为何能被称为不是少数?便是因为当年战乱年代,孤儿实在太多了。
回想一下,能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人真的最多也就只有四分之一那么多。
自然,现在很多地区还是处于不断地战争中。而战争,又再次催生出更多的孤儿。
无人照顾……要么是像萨兰德一样好歹有个孤儿院养大。
要么是像贝芙莉一样在贫民窟里偷鸡摸狗,干着所有肮脏的勾当求生。
……无论哪样都很畸形。没人疼爱的长大,可不是什么好体验。
……尤其是在残酷肮脏的贫民窟里。原本女人能更轻松活下来的,但是贝芙莉不愿意把自己的身体如此轻易出卖,她想证明自己不是普通的女人而已。
为此而选择的道路,可就一点都不轻松了。其实选择何种活法明明都是无可指责的,毕竟都是干着道德制高点的人所不齿的勾当,活在阴影中成长、最后变得害怕阳光。
当然,心里不服输的贝芙莉还是走出去了。她在十六岁成功的脱离了贫民窟,本以为已经可以金盘洗手了。然而实施根本不如她所愿:自己这种从阴沟里出来的老鼠,总是受到歧视。最终,还是只能选择去做肮脏的勾当。
自然,这些脏活开始慢慢的沾血。然而和塞雷斯亚不同,贝芙莉对于杀人的兴趣完全没那么高。甚至于很快便厌烦了。
她对偷东西更感兴趣。
在遇上奈拉沃斯之前,贝芙莉就是这样一个人。童年和青涩时期一直干着不光彩的事情,而那是她自己选的——在被迫的情况下。
当时的情况真是很简单,没什么店铺要贝芙莉这种女孩当学徒——毕竟孤儿太多了,谁都懒得管。被盗贼工会抓起来前还好,可在那之后不去学着做这种事,那就只会去做小娼妇。贝芙莉不愿意接受这种命运,便自行选择了或许更为人不齿的另一种命运。
她一直不觉得自己的选择哪里有错,也从不认为自己的选择就对。
只要让任何自诩道德的人去看看贫民窟的惨状,保证会让他闭上嘴来。在这种没有任何正义和法律约束的地方,任何人的道德感都会变得灰暗,呐喊也会变得无力而苍白,如同沉入大海的石子一般听不到一缕回音。
每个城市都有隐藏的阴暗面,但是所有城市的贫民窟却都是丝毫不需要隐藏的黑暗之地。在那儿光明才是被隐藏的。
爬得出贫民窟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就算出的去,也容易面对歧视。贝芙莉从不掩盖自己的出生地,自然也习惯了那些“高贵”人士的不屑表情。但毕竟身份是奈拉沃斯大人的私人小女仆,贝芙莉从来也没被谁看得起过。
也正因上面的原因,贝芙莉很厌恶战争。她觉得这样只会丢下许多没人关爱的孩子,让他们像自己一样没童年的长大。
所以……
贝芙莉觉得,暗杀这种不光彩的政治手段才是对孩子们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