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儿女情长
战争不是说发动就能发动的。
强盛如大唐,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去攻打其他国家,因为这样名不正言不顺,很容易会被别人说闲话。
自西汉以儒家学说为尊之后,儒家思想开始在封建社会“生根发芽”。
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按照儒家思想来办事。
而一些起兵的人,尤其是这种国家层面的战争,必须讲究名正言顺,才能在获得胜利之后不被人所诟病。
为了这所谓的“名正言顺”,一些包藏祸心的人会通过耍一些手段来制造舆论效果,为统治“正名”。
像汉高祖刘邦为了弱化自己的平民身份,说自己是赤帝的儿子,然后还把谎言记录在正史中,足见其为了名正言顺做的“努力”,而这一切就是只是为了怕今人和后人说他出自平民,不符合“九五之尊”的标准。
李二因为玄武门之变,可没少被人说闲话,所以每次在攻打其他国家之前,他就会找大臣们开个会,然后商量一下该用什么理由出兵。
或者说,该把什么罪名安在敌国头上,才能让大唐的征讨变得名正言顺。
罪名成不成立无所谓,只要能让世人知道咱们出兵是有理由的就成。
比如之前征讨西域,那也是在西州被围困之后,才出兵征伐。
“这样啊,我就说嘛,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父皇他怎么可能会放过呢!”李治笑着道。
萧煜看着他,道:“那殿下觉得,如果大唐攻打百济,最困难的是什么?”
见萧煜发问,李治忍不住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见李治愁眉不展,半天都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萧煜便道:“殿下,你可以换个角度考虑,前朝炀帝三征高句丽,为何会失败?现在百济的情况和高句丽差不多,只要换位思考一下,不难想出其中的问题…”
李治思索片刻,才缓缓道:“我想主要是因为高句丽和百济是地理位置确实离咱们比较远,所以远征它们对于国内负担确实比较重。”
“另外,百济等地环境因素恶劣,前朝炀帝征讨高句丽时,隋军行至临渝关,就正好遇上大雨不止的夏秋汛期。”
“‘值水潦,馈运不继,军士乏食,复遇疾疫。’历时三个月的东征,军队只行至柳城一带,根本没有与高丽军队正面接触。”
“还有周罗睺率领的水军,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漂没,只得无功而还,三十万大军,死者十八九,损失惨重。”
萧煜笑着点了点头,李治不愧是李二的皇子,这分析的确实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历史上隋炀帝征高句丽为何会失败?不就是因为这些因素吗?
除了隋军战略呆板,指挥失当,人心不稳,还有就是隋军劳师远袭,远离后方,补给不足,气候不适,这些种种,对于远征可是很致命的。
“殿下说得对,百济虽不敌高句丽,但在生死存亡之际,难免会负隅顽抗,爆发出惊人的实力,另外还有粮食补给等问题,所以说,如果冒然攻打,想拿下百济就得花费巨大的代价!”
“当然,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高句丽被纳入大唐版图,而新罗又决意和大唐联盟,那就表示大唐有足够的时间和百济打持久战,这样就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了!”
听到萧煜的话,李治眼睛一亮,道:“仲卿,我没想到你也考虑到这么多,说实话,我都想向父皇推荐,让你担任此次的行军大总管,有你出马,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