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大唐两位宰相杜如晦和房玄龄就跟约好了似的,一前一后,在半个月内相继离世。
为此,李治罢朝一个月,所有政事暂由三省处理。
之后,房玄龄被追赠为太尉,谥曰文诏,陪葬昭陵,而李治又命褚遂良为玄龄公墓刻“房玄龄碑”。
碑文二千余字,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句话是:“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嗣虞风仙管流声。”
除了追赠房玄龄外,房家的两位公子也是显贵无比,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
至于杜如晦,则谥曰成,赠司空。
两位宰相去世,除了让其他老臣有些伤心之外,更多的却是嗅到了机会。
之前两人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一把手,在朝堂上位高权重,可以牵制一下长孙无忌。
而如今两人去世,那长孙无忌可就真的是朝堂第一人了!
而在这个时候,西征阿拉伯帝国的程咬金等人也传回了消息。
他们跨过西域,来到了阿拉伯帝国边境,八万唐军分成两股,一股对付阿拉伯士兵,另一股则是应付西突厥。
双方交战不分上下,阿拉伯帝国有地形优势,而大唐则是有武器优势。
至于西突厥…就完全是来打酱油的,大唐这边仅派出两万人,就将他们给堵在家门口出不来。
目前战争还处于胶着状态,君臣也没指望区区几万唐军就攻下阿拉伯帝国,那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毕竟阿拉伯帝国在军事上面丝毫不比大唐弱,而这次之所以出兵,只不过是想告诉阿拉伯帝国,咱大唐不是吃素的,你要打架的话,我随时奉陪到底!
随后,君臣商议了一下,便决定停止进攻,这次给阿拉伯帝国一个教训就行,没必要再打下去,再耗下去,对大唐没什么好处。
当然,撤退归撤退,该有的排面还是得有,李治还下了一道令,唐军撤退之时,还是得安排人潜入阿拉伯帝国,然后严密监视其的一举一动,避免出现被偷袭的下场。
就这样,平静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很快就到了永徽三年…
永徽三年的第一次大朝会终于召开。
太极殿上,萧煜很是低调的站在朝班里,准备混过这次的朝会。
自从李治和文官们闹僵后,萧煜在朝堂上不说话,就连尚书省那边,他都很少去述职。
现在长孙无忌风头正盛,而萧煜一直没有明确自己的态度,想必他也不会欢迎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人跑去分割他的权利。
而现在,两人表面上还是其乐融融,见面时一个“长孙伯伯”,一个“萧贤侄”,叫的那叫一个亲热。
很多大臣甚至都在觉得,萧煜应该已经和长孙无忌搅和到了一起,所以两人才能如此平静。
但是萧煜却清楚,这种平静维持不了多久,他们的立场不同,总有一天,会伴随着某一件事而爆发矛盾。
各大臣各自出来上奏着自己的事情,现在距离李二去世才几年,所以很多制度都延续就贞观时期的遗风,国中尚无大事发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都小事而已。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吴王李恪不知为何,已经在长安逗留了几年,本来吊唁完李二之后,他就应该回到封地,但是现在却还在长安。
所以有不少御史弹劾,希望李治下令,将李恪赶回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