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天气炎热,宋军一路缺乏饮水,只能找些泥水来喝。是以行军缓慢,用了二十多天才再次到达涿州城下。此时宋军已是人困马乏,所携带的存粮又即将耗尽。而辽军的救援部队已经就快抵达涿州,宋军不只无力攻城,而且还面对着养精蓄锐多日的辽军主力的大举攻击。无奈之下,曹彬只能再从涿州撤兵。耶律休哥果断出兵追击宋军,大败宋军于歧沟关。宋军败兵拼命逃跑,不得不夜渡拒马河,耶律休哥派精兵乘胜追击至拒马河,宋军大溃,溺死者不计其数。曹彬、米信率残军逃往易州,在沙河附近埋锅造饭之时,军中突然有人大喊辽兵到了。宋军全军崩溃,不战自乱,死伤、溺亡者过半,弃甲如山,据说尸体将沙河都截断了。
“赵光义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曹彬、米信带领残部退回宋境。随后田重进屯定州,潘美撤回代州,雍熙北伐以惨败而告终。自此之后,宋军无力北进,终北宋一朝,再也没有了夺回幽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
厉秋风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曹彬号称北宋第一良将,只不过此战大失水准,进退之际毫无章法可言。据说宋太祖认为曹彬持重,颇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名将之风,即便遭遇突袭,却也不至大败。只不过乍一遇到耶律休哥统帅的辽军精锐,几乎是一触即溃,如此慌张失措,实难称得上是一员良将。何况赵光义定下北伐大计之时,便是要以东路军吸引辽军主力,为中路宋军和西路宋军扫清山后辽军创造机会。只是曹彬统帅的东路军惨败,中西两路宋军虽然取胜,却已变得毫无意义,反倒极易被辽军切断退路,非得全军覆没不可。是以潘美和田重进也只得率军后撤。西路宋军先锋、大将杨业败亡,其根源便是曹彬之败。”
此时众人已走入谷口。正当下午时分,日头西斜,阳光被西侧的山坡阻挡,使得这山谷变得幽深无比。寒风卷过谷顶的衰草和枯树,发出一阵阵呜咽的嘶鸣。
孙光明听厉秋风指斥曹彬在雍熙北伐中举止失措,却是不以为然,笑道:“厉大侠是看了皇宫中的藏书,才有了这番见解罢。不过依孙某来看,只怕曹彬是替人背了黑锅。”
厉秋风一怔,转头看了孙光明一眼,道:“愿闻其详。”
孙光明道:“曹彬这人最为持重,在大宋开国诸将之中,以谨慎小心出名,颇有当年诸葛武侯之遗风。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手下悍将为数不少。只不过他感叹武将跋扈,尾大不掉,往往酿成惨祸,便对那些骄兵悍将起了防备之心。征蜀之战,宋太祖尚以悍将王全斌为主帅,部下多为旧时将领,个个残忍好杀。而以曹彬为都监,辅佐刘光毅另为一路。待成都城破之后,王全斌等诸将昼夜宴饮,不体恤军士,部下渔夺百姓不停,蜀人深感痛苦。曹彬约束部将,不得渔猎百姓,且多次请求班师,王全斌等人不听从。不久全师雄等人作乱,聚集军队十万人,几乎使得宋军攻蜀之功,毁于一旦。曹彬又与刘光毅在新繁大败叛军,最终平定蜀乱。当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曹彬行装中只有图书、衣服而已。回朝后,宋太祖将王全斌等人交给官吏治罪。认为曹彬清介廉谨,授任为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入宫朝见宋太祖,谢绝封赏,称征西将士都被治罪,我单独受到赏赐,恐怕不能以示劝勉。宋太祖说,你立有大功,又不自我夸耀功劳,即便有小过,王全斌等哪里值得提呢?执行劝勉大臣效忠国家的常典,不必辞让。
“其后宋太祖征伐北汉,以曹彬为前军都监,便是看中了他沉稳持重的性子。待到了灭南唐之时,更是以曹彬为主帅,统率宋军稳扎稳打,绝不冒进,最后灭南唐,擒李煜。破金陵城而不杀降卒和百姓,古来名将有几人能有这般胸怀?”
孙光明说起旧事,原本苍白的面孔有了几丝血色,显然心中颇为激动。厉秋风心下暗自诧异,却听孙光明接着说道:“厉大侠不妨想一想,以曹彬的性子,雍熙北伐之时,怎么会犯下如此多的大错?先是纵兵冒进,结果竟然放弃费尽力气攻占的要地涿州,退回雄州取粮。随后又忽进忽退,徒劳军力,行军之际,全无章法,最终酿成大败。厉大侠,即便是一名全然不懂兵法的莽汉,只怕也不会犯下如此大错,更何况是征后蜀、伐北汉、灭南唐的名将曹彬?曹彬灭南唐之战,想来厉大侠也是烂熟于胸。开宝七年九月,曹彬奉旨讨伐南唐。他调动兵马,极为谨慎,至十月方才率领大军出发。宋军绝不冒进,以稳妥为先,直到包围金陵,曹彬也绝不冒险。试想对付弱敌南唐,他都如此小心。可是进攻比南唐厉害十倍的辽国,难道他反而变得轻浮急躁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