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无论如何,许诺下去的东西都还是要给的,这关乎的可是一个皇帝的威信。所以这就有了朱友建跟徐希等人说的第二个办法——办培训班。
当然,以朱友建现在在朝政上走一步看两步算三步的做法,开办这个培训班他也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的。他难道看不出徐希等人为什么听到第二个办法后答应的这么爽快?这种培训班里的猫腻,作为一个穿越者,那可比徐希他们了解的更深。
他才不会天真的以为那些勋贵的后辈们会安安生生的来培训班上课,然后再努力地学习、考试,争取自己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去做官。别说朱友建不信,文官集团也不会相信,徐希他们更不会相信。不然徐希也不可能在听到这个办法后就在想着一边当运动员一边做裁判了。
朱友建的这一个一石三鸟的计划就是:大明立国已经有二百余年了,这么多年下来,从开国到现在分封的功臣可以说不知凡几,再加上经过这么多代的繁衍,他们的总人口算一算也是十分庞大的。
在这么大的基数中,肯定是能够选拔出一些有用的人才的,诸如常延龄、徐允祯等人,这样的人才自然不能放过,必须为我所用,这是第一鸟。剩下的那些人,都进培训班先培训个一年半载的,这其中若是有能够练出来的,可堪一用的,那朱友建自然是会如常延龄徐允祯那样重用。
可要是依旧烂泥扶不上墙,那也好办,这就牵扯到他的第二鸟了:这地球上除了大明,世界还有那么大,特别是现在已经是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朱友建已经打算参与其中分一杯羹了。到时自己把海外的那些金矿银矿宝石矿一标明,再抛出一些诱人的条件,不怕他们不急吼吼的跑出去祸祸外边的土着们。说不定到时候捎带着还能把国内的那些朱姓王爷们给打发走一批。
这第三只鸟就是,等培训班的体系成熟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建立大明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军校了。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条件不成熟,另一方面也怕朝臣们会有所异议,毕竟这可是打破了几千年的传统的。
君不见朱友建在别院办的那所学校到现在还是无法扩大规模,除了别院里的人以外,就连附近的农户百姓在内,愿意把孩子送进来学习的都是很少的。毕竟这是个儒家思想主导的国度,想要发展别的科目,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朱友建时刻提醒着自己,不可能自己今天登基,明天颁布新政,后天就能天下大治。更何况明末还处在地球的小冰河期,水旱蝗灾,地震冰雹不断,现在想想,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能够在这个烂摊子里坚持十七年,也真是不容易了。
毕竟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可都没有前后眼,不可能未卜先知,多多少少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易地而处,自己若是没有后世的记忆,也是一个“土着”,又能把这个烂摊子坚持几年呢?说不定还不如崇祯皇帝呢。
如今自己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有着超越他们几百年的经验,又能够站在大局上去系统客观的看待这一系列的问题,若是再解决不好这些,那真的就该直接找根绳子去吊死在煤山上了。
解决了勋贵们,那就得安抚文官集团了,毕竟办培训班选拔出来的人,最后可都是要进入朝堂的。而且这些人还都是勋贵之后,是要和文官集团来抢饭碗的!所以文官集团不仅会密切关注这件事,还会十分地有意见:这可是皇上您的锅,我们不会去背,除非这么大一块蛋糕,皇上你也分给我们一块吃。不然,嘿嘿,后果你懂的。还有,那些勋贵们,你们的吃相不要太难看哟!
更何况朱友建这分化拉拢第一步还需要靠文官呢,不把勋贵们现在的兴奋劲儿给打下去,那培训班办起来后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运作的。所以现在要是不安抚一下文官集团,万一这些人撂挑子不配合,那可就不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