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麻子墩群众的大力支持,天黑前搭好了三个窝棚,那些坐船后不适应的人终于可以不住船上,但由于地面太硬,无法做成地窝子,窝棚四面漏风,安小宁只好让人点起篝火取暖,其他人还是住在船上,总算过了第一夜。
第二日热情的麻子墩人民又来到这里,看他们还需要买什么东西,李一平从天津出发时购买了一百石粮食作为压舱石,在窝棚前支起大锅煮起粥,宣布干活的就可以吃一顿,于是当天又有上百名麻子墩人民过来帮忙,两百多人一起动手,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搭好了二十多个窝棚,又运了些石块在周围挡风,五个战兵队各一个大窝棚,成了家的,每家一个小窝棚,安小宁和李一平各一个小窝棚,宋贤则宁愿住在船上。
安小宁特别要求建了一个最大的窝棚,作为小孩和士兵识字的学堂,让匠户甲做了些厚木板摆成长条桌子,一个农民工幼儿园有了雏形。
窝棚只能作为暂时住所,李一平的计划是要修成砖瓦房,外面还要加堡墙,安小宁到麻子墩参观学习了一下,里面百多户人,居然只有一户砖房,其他都是泥胚墙的草屋,其实明代的北方大多是草屋,连京师都还有不少,两人去过的蓟州和天津等地,还算是城市,也是草屋和瓦房掺杂,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损失惨重。所以李一平坚持修砖瓦房,他认为良好的住房条件也是荣誉感的一部分。
在威海这样的乡下地方,只有卫城里面有少量砖瓦房,麻子墩只有一户人家有瓦房,便是王元正的老丈人。墩里面环境脏乱差得难以想象,安小宁参观后大失所望,对他的市镇规划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他只好按十字街布局,自己画了一张图,第三天一早带了后勤队和几个匠户去了卫城,要采购很多东西,粮食、盐、砖瓦、厨具、床、铁匠铺用具等等,从麻子墩到卫城有十里路,来回加上采购,至少一天的时间。
李一平在窝棚的麦秆堆中睡了一晚上,盖了两床被子,虽说不冷,但颈子被麦秆弄得奇痒,而且麦秆作垫子也太软,腰酸背痛的起来后,送走了安小宁,带着五个战兵小队开始跑操,这大片的抛荒地多年未耕种,颇为平整,正好用来作为训练场地,麻子墩那边静悄悄的,冬日无事,没人这么早起来。
“碗是左、筷是右!”
“碗是左、筷是右!”
“先出左,后出右!”……
一边跑着,朱武一边喊着号子,集体跑操还是第一次,大家脚步都不齐,但能维持着十二人一组的队列不散,显示了这些纤夫优良的组织性。
李一平带着小狗子等四个亲兵在大队侧前方跑着,所有人都能看到千户大人也在参加训练,喊过一阵号子后,改由代正刚喊,朱武跑到李一平身边,边跑还能边跟李一平说话。
“大人,这些队的小队正和伍长都还没有,要不要先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