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送走一个大臣,李二拿起奏折批阅时,脸上明显带着疲乏。
李震道急匆匆的进入太极殿,来到李二面前,低声道:“陛下,朱雀大街发生了拥堵。”
李二不动声色的继续批阅奏折,若仅是这点小事,身为自己情报头子,不会贸然向自己汇报。
果不其然,李震道继续说道:“是魏王给陛下送新年贺礼,引起百姓的围观,才造成朱雀街那一段堵塞,卑职收到情报时,武侯已经在给魏王的车队解围。”
李二终于放下手中的奏折,问道:“那小子回来了吗?”
李震道说道:“魏王依然留在华亭,没有离开的消息传来。”
李二点点头,旋即起身,说道:“来人,给朕更衣。”
眼下之意,李二又想微服出巡了。
这么多时日下来,暖气的好处是有的,自己不论是批阅奏折,还是与大臣们商谈政事,没有丝毫的寒意。
只是容易让人犯困,尤其是这几日来,李二明显的感受到暖气带来的缺点。
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
正想着出去透透气,让冷冽的寒风,吹走自己身上的困意。
有这档子事情出现,正好是两全其美。
顺便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贺礼,能造成朱雀大街的阻塞。
李震道知道李二的意思,却不敢上前阻止,告诉陛下,现在朱雀大街人员混乱。
李二自诩英明神武,实际上,自从他登基之后,确实也配得上这四个字。
可惜的是,这类人,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
用的好,就是一代明君。
用的不好,就是一代昏君。
极少会出现中间的情况。
太极殿的太监,手脚麻利,很快一身便装的李二走了出来。
在李震道一干人等保护之下,离开了皇宫。
坐在马车上的李二,招呼李震道上前,问道:“有没有查清,青雀送的是什么贺礼?”
李震道不确定道:“好像是镜子。”
李震道手下的密探,查探消息是厉害,但也总不能时时的关注一个车队。
并没有密探看见车队的情形,这消息还是从周围百姓口中得知。
既然自己的探子不太清楚,李二也没在继续发问,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不过还是勾起李二的好奇心,自己的孩子,难道还能在镜子上玩出花样来?
马车行走不远后,迎面碰到挂着魏王旗号的车队。
在武侯的干涉下,车队彻底摆脱了群众的“围堵追击”。
李二的马车停下,掀开车帘,更衣镜正在自己斜射的位置。
随着车队的前行,李二终于看清楚一半车队的情形。
可这些就够了,深吸一口气,吩咐马车在一侧跟随。
一百五十米宽的朱雀大街,李二的马车在一侧跟随,根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看着眼花缭乱的镜子,还有那能将整个人都印入的大号镜子,李二已经下定决心,若是这些东西都是送到皇宫,交给自己,那是最好不过。
若事情与自己所料发生偏向,自己一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镜子,还有酒杯等等截胡。
连借口都已经想好,你不是说这是贺礼么?
那朕就全盘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