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一大通的说完,上面的李世民神色才渐渐转缓,甚至目光中还有着赞赏之色。
作为百官宰相,就得有这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气度,而且,随着老房的话落。
群臣凝重的神情也渐渐归于平静。
确实,吐蕃的目的暂时还不明确,但大军,却是得立即派出去了,无论是作防御,还是对方地方有乱,伺机而动。
都是可以的。
李世民正声道:“嗯,房卿言之有理,大军当立即派出,来人,传旨程咬金,令他为先锋官,先押送着粮草,明天立即出发,命尉迟恭,秦琼两人,奉朕的命令,沿途接管在潭州,大同的大军,前往听候李靖差遣。”
“另作一道旨意,即日起,由朕带头,自上而下,一共用度,尽皆减半。”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温声道:“众位爱卿,现今乃大唐患难之时,希望诸位,能与朕共渡此次难关,待得他日,功勋卓着,青史记载,皆为尔等所留!”
老房听着李世民把自己的头名给抢了,撇了撇嘴,谁让对方是君,自己是臣呢
能这样混过去,也算可以了,当即跟着众人一起躬身拱手说道:
“陛下圣明,吾等当效死力,与大唐共存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
李世民见此,豪声大笑,说不出的壮志凌云,豪放不羁。
第二天,随着议政殿的诏令,不断发出,大唐这台国家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长安城四面,开始不断有着传令兵派出,沿途颁布圣旨,调兵遣将,整修兵戈。
这一幕,看得长安城内的百姓,人心有些煌煌,几个月前才打完仗,这又是一副大动作的模样,到底是要闹哪样?
摆摊的一人,看得眼前疾步离开的传令兵,朝着身旁每天一起摆摊的同伴,示意了一眼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兵士,道:
“哎,老陈,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应该是要打仗了吧?”
“和谁打啊?是吐蕃,还是吐谷浑啊?”
“嘿,管他和谁打,当今天子圣明,朝廷清明,咱们打谁都一样。”
“也是。”
问话的人听此,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是对于李世民这些年当政以来,最大的肯定,朝廷清明,地方安稳,虽然日子过的苦了些。
却已经是老百姓最大的安慰了。
只要能过下去,就没人想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奔波。
正好路过的王德,不经意间听到,暗中点头,记着这话语,等回去后就给陛下禀报。
陛下最喜听民间之言,无论好坏,这是对他们这些偶有出来下旨的下人命令过的。
有一句好话,都会欣喜半天,即使听到是坏话,也不动怒,而是思前想后,思虑万分,再在大局上逐渐改变。
只记得陛下常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口中:民为水,君为舟,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今的陛下,可是一位真正圣明,有为的明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