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顿住,回头疑惑道。
之前大爷爷和杨轩等人说的三大憾事,他也是听到了的,肯定了他们王家是站在朝廷一方。
但谁知自己正准备去帮忙解围,大爷爷怎么反而阻止自己的行动了?
不会是大爷爷也想着左右逢源,不得罪人吧?
但他年纪虽小,却也知这世间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有时候不站好队,两方都得得罪,典型是吃力不讨好。
王琼看出了这堂孙目光中的意思,摇摇头,努嘴示意好好看着。
如果杨轩连这点小困难都解决不了,那也不值得通弟生前那般的重视了。
何况左边是九皇子李治,右边有房玄龄守着,这其中无论谁,都足够李家喝一壶的。
这李怀光,还是太年轻了啊。
年轻人聪明是好事,但聪明过头了,就是祸事,也不知李老头是怎么想的,竟然把这样的大事委派给一个毛头小子。
即使是历练,也要看时机啊。
这次,恐怕是要给赵郡李家招祸事了,不过虽然同为顶级世家,两家甚至还有着姻亲,但王琼却没有出手提携指点的意思。
以前无论是什么事,七大世家都是一个鼻孔出气,共渡难关,但这次,却是从大唐立国以来,便有了隐隐的裂痕。
首先是陇西李,皇帝是本家的子弟,只要不是侵害本家的利益,对于朝廷可谓是马首是瞻。
这样的情况,自然早就使得其它几家不满。
但看在对方时不时给他们传送消息的份上,还是正常的接纳,起码明面上还是一条战线上的。
其次,便是科举的兴起。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若是不把科举这股星星之火扑灭,迟早会把他们这些世家烧的一干二净。
以前,在有机会扑灭的时候,陇西李摇摆不定,朝堂上又没有强力代表他们几家发言的高官。
所以是拖了再拖。
现在轩纸的出现,朝廷对科举的改革,以及毋庸置疑的推行,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寒门的兴起,世家陨落的兆头。
所以心中都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有的,就是如郑家般,趁着时代的浪潮,顺风而下,可以安安稳稳的渡过这个风浪期。
另外的,自然就是想逆流而上,凭着大势,彻底把这股风潮给扑灭。
仍是想王朝更替,世家不断。
保持高高在上的超然地位。
有了不同的选择,心自然就不在一起了,这个时候与其平白无故的让人产生敌意,还不如跟在大势的下面,朝廷吃肉,他们喝汤,岂不美哉?
即使拔不了赵郡李氏的根基,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田地奴仆等,自然都会有着削弱。
而填补这些被削弱的,不就是他们这些剩下的大世家吗?
这样的好事,人老成精的王琼岂会不愿意干?
李治怒目而视,威严顿生,呵斥道:“李怀光,你是什么东西,也敢在雀仙侯面前放肆,还不给本宫退下?”
房玄龄也是眯着眼睛,审视着这个最近声名鹊起的李氏子,不明大势,度量狭隘,偏偏又傲的鼻孔朝天。
心中考虑着,杨轩的提议虽然有些惊骇,但是不是确实该杀一只大一点的猴子。
让其它的小鸡知道一下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