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教授忍不住了直接发言道:“杨院士,联盟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脑电波传感技术,目前应用可靠吗?做过具体实验吗……”
杨阳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他每次说谎话都会有这样的小动作。
“余老,脑电波传感技术目前在联盟科学院还没有正式研发出来,这只是我以前闲着无聊的时候做出来的一点小玩意。
我觉得能够用在机甲操作上,所以就提出来了。目前还没有正式装备,所以效果不知道怎么样,但我是估计应该可以实现同步化,延迟时间应该不会超过1微秒。”
杨阳说的无聊时候设计出的小东西这让下面的研究员全部都无言以对了,他们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很废柴。
指挥系统的问题也解决了,剩下的还有传动系统、骨架系统、插件系统、感知系统、维生系统,以及武器系统,额,这个最后一项的武器系统可以先忽略掉,毕竟是民用机甲嘛。
至此,会议基本已经开完了。所有的重点、难点项都被列了出来,但是好像已经被人全部解决了,他们这些研究员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最后制定的总方案就是以小型化核聚变作为能源系统,以云碳钢4.0作为骨架系统以及外装甲系统的主要材料,使用行星级的智能电脑作为机甲的计算机总控系统,从而可以更好的计算出各项参数,为机甲操作员提供必要辅助的数据,甚至能够在机甲操作员发生意外的时候暂时掌控机甲。
感知系统采用了小型化的引力波探测仪和电磁波探测仪,可以探测到纳米级的物体移动。
操控系统最后确定的是以脑电波传感技术作为指挥系统,操作员的全身都布置了感应节点,能够感应到人体最细微的动作。
操作员的视距是以动态AR技术直接呈现在操作员的眼前,使得操作员可以如同在正常环境中一样随时运动。
机甲外形也不是单一的人形,而是设计了多种形态,有拟人型的,也有拟生物型的,甚至还有装甲车和飞车形状的。
按照杨阳的说法就是没有最好的机甲形态,只有最好的机甲操作员。
个人习惯操作什么样式的机甲才能发挥最大战力就操控什么样的机甲,反正他们的机甲又没有准备量产,完全都是定制。
那么就只剩下最后的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如何培养机甲操作员?
机甲操作员不同于普通的兵王,他要求个人能将机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对于反应,控制,计算,敏捷,甚至脑洞等等都有多方面的需求。
一场战斗的胜负有时候考验的不完全是机甲性能,还有战斗意识,战斗技巧,以及战斗大局观等等。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这些合格的机甲操作员呢?
对联盟忠心,对蓝星忠心,这是首要条件。
二不怕苦,三不怕死这是基础条件。
“是不是应该从柳如风那里打打主意了?”作为作为联盟的安全官,在安全人员的选择上面,柳如风有着很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