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绩当机立断,决定绕过新城而向南攻击盖牟城,以实现从东面包抄辽东城的战略计划。这一招又给了高句丽一个措手不及,使新城与盖牟城两城守卫城池的军队均不知道如何是好,因而组织不起来有效的防卫与支援。攻城战斗从5月15日打响,到5月26日结束,一共用了11天时间。这表明高句丽守城的军队是十分的顽强的。这一仗,大唐军队俘虏了二万多人,缴获了粮食10余万石。
此后,盖牟城改名为盖州,纳入了大唐朝的版图。
第三战役,围点打援,力拔辽东城。
五月,李世绩在攻拔盖牟城之后,立即挥师西南,进攻到达辽东城下。
辽东城,是高句丽多年苦心经营的军事重镇,势在必守。为了保住辽东城,高句丽又从新城以及国内城两个城市调派了4万步兵、骑兵前来增援,从而不仅在军队数量上超过了李世绩统帅的大唐军队,而且迫使李世绩不得不面临东方、西方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绩决定派遣李道宗率领4000骑兵,前去拦击敌人的援军,同时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军队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敌我众寡悬殊,打援的部队不宜出击,应该深挖沟高壁垒避免与敌人作战,等待皇帝率领大军到后再做打算。而李道宗却说道,敌军恃众,轻视我军,并且远道而来,疲困不堪,击之必败;况且我们是先头的部队,理所应当清除道路,迎接圣驾,怎么能把敌军留给皇上去打呢?李世绩很赞同李道宗的意见,决定主动出击,先打击援助的敌军,然后再进攻城池
李道宗率领骑兵向东迎击高句丽援助的军队,果毅都尉马文举率先冲进了敌人的阵地,所向披靡,极大地鼓舞了大唐军队的士气。两军接触战斗后,大唐军队行军总管张君乂畏惧敌人强大,向后败逃,使大唐军队处于不利局面。而李道宗却临危不惧,一方面收拾集合四散奔逃的士兵,稳定了军心;另一方面,观察别人的情况,寻找机会反击。当他登到高处发现高句丽军队阵地有些紊乱时,就亲自率领几十名骁勇的骑兵冲向敌阵,左出右入,使敌人军队乱作一团,很快就扭转了大唐军队的失败的形势。于是,双方扭战在一起,胜负难分。
此时的李世绩,正在远处观察双方交战的情况,选择驰援的最佳时刻。当他看到双方扭战在一起时,便认为时机已经到了,急忙率领大军勇猛的扑了过来。已经疲惫不堪的高句丽援军如何能够抵挡得住以逸待劳、生龙活虎的大唐军队呢?打了一会儿,便大败溃散奔逃,被杀1000多人。
在打败援军之后,李世绩便集中兵力进攻城池。
这时,唐太宗李世民也率领大军渡过辽水河,驻扎在马首山。他及时了解双方交战的情况,立即嘉奖了江夏王李道宗,破格提拔马文举为中郎将,处斩了临阵脱逃的张君乂,振奋了全军上下奋勇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士气。然后,他亲自率领几百名骑兵来到了辽东城下,与李世绩会面,商讨进攻城池的方法战略。
李世绩指挥大唐军队昼夜不停地进攻城池。高句丽听说大唐军有抛车,可以将300多斤重的大石头抛出一里地之外,非常害怕,就在城上堆积木头作为战楼,以防止飞起来的石头打击进入。李世绩列出抛车发动石头,以击其城,飞起来的石头打到了城墙上就是一个大坑,打在木头上就将其打击得粉碎。他又组织了士兵推动撞车猛撞其楼阁,所碰到的无不倾倒。但是高句丽守城的军队十分顽强,城楼撞坏了又及时的修理恢复,使大唐军队无法登上城头,进攻到城内。
攻城的战斗打到了第12天,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领铠甲骑兵一万多人与李世绩会合,将辽东城团团围住,喊杀声、锣鼓声震天动地。他发现这样强攻不行,决定采取火攻,就像三国时周瑜、诸葛亮火烧赤壁曹操军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