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
第三百三十九章何必问外人!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句话是:唐高宗李治问李世绩:“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以为不可,事情该怎么办呢?”李世绩的回答。
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答案,在整个唐高宗李治废除王皇后、另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儿中,李世绩表现绝对称得上是正人君子。
李世绩当时有4种可能的回答方法:
第1种,前两次公。开商议,李世绩都推脱有病没参加,这次继续不表态。
第2种,与尉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坚决反对。
第3种,告诉唐高宗李治:我的功劳、本事,都比长孙无忌大,我支持你,不用怕他们,想干啥都行。
第4种,就是这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句话说的好,在于既可以解决,唐高宗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而没有办法的燃眉之急,同时也是对唐高宗李治的尊重,应该让唐高宗李治自己做主的事儿,就应该让他自己做主,其他人横加干涉,是完全错误的。
第1种做法肯定不对,李世绩是唐太宗暗线托孤的人选,在唐高中李治经过几年努力都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他已经孤立无援了。这时,李世绩再不说话,就没法面对唐太宗对他的重托了。
第2种,长孙无忌一开始是霸道,后来明显就是欺负唐高中李治了,李世绩绝不会与长孙无忌同流合污的。
第3种,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唐高宗李治毕竟是皇上,李世绩再大的功劳,再大的本事,他仍然是臣子,他要用第3种说法的话,那他就和长孙无忌是一样的智商了。
所以第4种是最好的答案。
就因为“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句话,唐朝、宋朝有的文人,拼命的贬低李世绩。只能说那些文人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永徽6年(655年)9月,唐高宗李治,武则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便一天退朝之后,专门召集了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世绩、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尚书右仆射褚遂良等4位宰相,进入内殿商议大事。褚遂良估计到了商议大事的内容,对另外三位宰相说道:
今日之事,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