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检查了士兵们储存的衣服,今年冬天,勉强可以支持,明年(665年)秋天以后,便完全没有什么可以穿。陛下把他们留在海外,打算扫荡高句丽以及百济残余的反抗势力,高句丽一向跟百济联盟结党,互相援助,倭国距离虽然很遥远,但仍两地呼应,我们如果不留下军队镇压防守,百济很快就会恢复国家。现如今,既然已经决定驻扎防守,并且,更要开展武装开荒屯田,依靠的是全军的士兵,同心合力;而士兵们的心声,却是如此,怎么可能成功。除非是彻底改革,优厚地加以慰劳,该赏赐的一定要赏赐,应该惩罚的一定要惩罚,用以提高士兵的志气;如果仍然维持今天以前的做法,恐怕体力疲惫,士气瓦解,没有办法为朝廷效力。听起来刺耳的话,恐怕还没有人向陛下报告。我把肝胆呈献在陛下之前,冒着被诛杀的危险,向陛下说明。
唐高宗李治完全同意,派出右威卫将军刘仁愿,率领大军横渡黄海,接替百济地区驻屯军队的防务,下令刘仁轨跟他的部队,一同返回国家。
刘仁轨告诉刘仁愿说道:朝廷派出部队,跨过大海向东征讨,打算消灭高句丽王国,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现如今,秋季的庄稼还没有收割完毕,士兵们却全部撤走,将军也跟着回去,蛮族刚刚被征服,人心不安,必定发生变化。不如仍然留下原来的驻屯军队,慢慢的教他们收割,一方面准备资金粮秣,分成若干个梯次撤退,军官以及将领更要留下来镇守安抚军心,不可以回去。
刘仁愿说道:我上次回到朝廷,诬告陷害的谗言,像倾盆大雨一样,主要的就是攻击我留下了太多的部队,阴谋盘踞在海东(指朝鲜半岛),几乎难逃大祸。今天我只知道执行命令,怎么敢自作主张!”
刘仁轨说道:当一个重要的大臣,只要对国家有利,既然知道正确方向,就应该全力以赴,怎么能够有私心!”上疏陈述厉害,自己请求留下来驻屯海东(朝鲜半岛),唐高宗李治批准。
于是任命扶余隆当熊津都尉,命令他集结百济残存的部众。
665年7月,唐高宗李治下达诏书命令:熊津都尉扶余隆,和新罗王国的国王金法敏,化解从前的仇恨恩怨。8月13日,二人在熊津城盟誓。
摄理熊津大都督刘仁轨,送新罗王国、故百济王国、耽罗王国、倭国等国家使节,一同渡过黄海向西返回了大唐王朝,参与了唐高宗李治的泰山封禅大典。高句丽王国也派出了太子高福男前来大唐王朝,侍奉唐高宗李治主持泰山封禅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