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荣对自己的这个家,其实有些够了。
哥嫂是势力的人,爸妈又何尝不是?从她在家里最小,却能每天早上得到那一个完整荷包蛋的特殊待遇,就完全可以看的出来。
这个家里,除了钱,什么也不认,谁挣钱多大家就尊着谁。
而且此刻,母亲跟嫂子谈的,还是钱。
过年大手大脚一把,把这月的钱都花差不多了,年后就得紧着点了,能不买的东西尽量不买了。
两个女人说话,父亲也偶尔插一句嘴,说的还是钱。
老大怎么不争气,挣钱还没女人多,自己也不想想办法。人家前院那个大柱子,还知道下班晚上出去夜市摆个地摊挣钱呢……
苏春荣听这些关于钱的唠叨,从懂事开始,已经听了十多年了,实在是厌烦透了。
现在的苏春荣,倒是真的希望赶紧找个男朋友,赶紧结婚,从这里搬出去,再不和他们住在一起。
大概上一世的时候,她毅然选择和姚远住在一起,不回这个家,也是这个原因吧?
可是,这一世,她再次碰到姚远,一个优秀男人给她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进出帮她开门,坐下帮她拖椅子,吃饭给她倒水,逛商场帮她拿着东西……
在那个封建大男子主义尚存的时代里,有这样一位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暖男,无微不至地时刻关怀着她,让她时刻处于幸福温暖里,除了姚远,还会有谁呢?
除了姚远,她的确再也无法接受别人了。
初一早上起来,同学们早早跑来,大家聚在一起,挨家的去拜年。
苏春荣虽然跟着她们去,可是脸上的笑容基本没有了,话语也变得越来越少。
就是初二初三走亲戚,她也变得愈发安静。
姚远已经把她心里所有的欢乐都带走了,她心里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只有上班的时候,忙起来的时候,脑子里全是工作,那时候才是最快乐的。
然而,这快乐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那时候的餐馆,正月十五之前是不开业的,正月十六以后,员工才正式上班,打扫卫生,准备需要的材料,最早开业的餐馆,估计也得到正月二十左右。
出正月之前,好多单位和买卖一样不开门,好多人家过年的存货还有不少,也不会来餐馆吃饭。
所以,餐馆里客人不多,也很清闲。
年前的时候,苏春荣已经把自己离开加盟店,到餐馆里工作的事情,告诉了父母。
在餐馆里挣的,和在加盟店差不多,甚至有时候要比原先挣的还多,她也就敢跟父母说换工作的事情。
果然,父母没有多说什么,连原因都没有多问。她上交的工资不少,他们也就不问。
仅仅是这一点,也让苏春荣心里难过。父母的心里只有钱,她不是他们的闺女,只是他们一个挣钱的工具。
出了正月,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餐馆里生意也就一天比一天忙碌,这正是苏春荣所希望的。
只有在忙碌的时候,她才可以放下一切,才可以不想姚远。
清明过后,店里来了位常客,三十五六岁,中等个头,很是精神。
从穿戴上看,这人不是一般普通百姓,穿了很合体的蓝色西装,双排扣的,当时流行的那种。外面还穿了一件淡灰的长风衣,也是十分合体规整,有些不染纤尘的气度。
在八九年的时候,能穿这么体面的人,城里是十分少见的。就是抗抗大老板姚大厦,平日里也是夹克服和西裤,很少有这样规整的装扮。
这人每天中午,都会按时来店里,点两个菜,不喝酒,单独坐一个包厢,嘱咐服务员,不要安排别人过去,他不希望别人打扰他。
看他这气度,苏春荣没敢拒绝他。
这个时代,有些人是得罪不起的。他们这里生意红火,其他同行眼热,没少使坏主意。得亏赵小娥和派出所关系不错,过来捣乱的都被民警及时赶到,给带走了。渐渐的,才没有人过来找事。
但苏春荣也得了教训,那就是看着有身份的人,尽量不要得罪。万一这人派出所摆不平呢?那就会出大乱子了。
时候长了,这人经常过来,就和店里所有人混的熟了。有时候,还故意把苏春荣喊过去,询问一下关于店里那些丁大海的特色菜。
开始的时候,苏春荣不愿意过去,毕竟和人家不认识,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啊?
因此只是站在他旁边,回答完他的问题,立刻走人。
渐渐地,她发现这人温文尔雅,谈吐不俗,也就放下戒心,偶尔坐下来和他聊几句。
时候长了,她发现,人家的确是个正经人,而且见闻广博,全国各地的风俗和人文景观,都能讲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反而把苏春荣给主动吸引过去了。
这是她见过的,除姚远以外,最具有绅士风度的人,不由顿生好感。
一来二去,她就知道,这人叫张文才,本地人,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是一家外国公司在国内的代理商,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