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出使蒙古一趟的意外收获!
轰隆隆,咔嚓,咔嚓!
一场夏季雷雨骤然而至,淮北大地顷刻间笼罩在一片狂风暴雨之中,接受着上天以暴怒方式赐给人间的泼天雨露。
赵竑静静坐在御书房里,凝望着外面滚滚乌云中倾斜而下的磅礴大雨,心中竟对头顶这片正在暴怒的苍穹,有一种诚惶诚恐的畏惧。
人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即使是号称九五之尊的皇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杀人的第一利器。
虽然在这个时代,“第一”两个字可以去掉,因为还达不到那个程度。
但反过来讲也成立,科学技术是杀人利器,也是生产力!
这般一想,他的心理上便获得了某种平衡,沉下心,开始琢磨可以改善民生的技术。
思索片刻,便又拿出一只新薄子,把之前已经搞出来的青霉丹,农家肥沤制法,几款提高生产效率的农具等逐一记上。
停笔思索一番,一个黑科技术便又浮现在眼前,那便是直到元初才由着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创新出来的棉纺技术。
棉花这种价廉物美的布匹原料和御寒之物,虽很早就从印度传入了中国,但直到宋代才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何也,棉纺技术没跟上来呗。
黄道婆改进的棉纺技术,制造擀,弹,纺,织等各种专用工具,能织出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此项技术一旦由朕推广开来,必将大大促进棉花种植的普及,许多普通百姓将换掉那身又粗又糙的麻衣,冬天将少受寒冬之苦;可谓功德无量也!
详细绘制并注释了黄道婆一系列技术成果,刚停下笔,准备放松一下;“啪啪啪……”这时,吴贵撑着雨伞,一路踩着泥水快步来到门口,高兴的禀道:“官家,那岳珂突然说想吃红烧鲤鱼了!”
赵竑会心的一笑,大气的道:“没问题,朕现在就亲自下厨去给他做!除了红烧鲤鱼,还有红烧肉,葱爆羊肉,蒸鸡……”
说着,提起墙角一把雨伞,快步出门,朝御膳房的方向而去。
……
洪武元年的第一个夏季,雷雨特别的多。
村头下雨村尾晴,上午下雨中午晴,晚上又会来上一波阵雨!
雷雨季节过后,田里的水稻也差不多可以收割了(淮北地区既种麦子也种水稻,但徐州地区相对来讲种麦子还是多一点)。
这一天下午,赵竑批复了完颜守绪派人送来的通商国书,便召集几位参知政事,户部和工部官员,到政事堂商议如何与高丽,日本,蒙古,东辽,乃至东夏等国开展通商的事宜。
新宋地方小,人口少,底子薄,搞内循环就是死路一条;必须全方位加大对外开放,才能搞活经济。
议完了,便着重商讨如何与南边伪宋也展开通商。
按赵竑一贯的商人视野和逻辑,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即使到了开战时期,只要人没死绝,生意都可以继续做!
但伪宋财大气粗,与新宋又是死敌,想与之通商,大概率是异想天开的事;但不试试,赵竑是不会死心的。
毕竟伪宋物产太丰饶了,尤其是福建广西的红糖产量。
必要时,朕可组建一只走私队伍!
商讨完了,正准备散会之际,一名禁卫军匆匆走进来,禀道:“官家,杜侍郎和温侍郎,已率团归来,现已抵达城门外!”
“当日朕与他们约好了的,待完成使命归来之际,朕将亲率群臣在出发地点为他们接风洗尘,如今如此低调的匆匆回来了,大概率是在蒙古人那里受了辱!”赵竑微微一怔,心里这般琢磨着。
为了照顾二人面子,便立刻宣布散会,支走与会官员后,低声吩咐道:“马上派人将二卿接到这里,记住,不要惊动其他官员!”
不一会儿,就见杜温二人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二人站定施礼,哽咽道:“臣等拜见官家!”
赵竑龙目凝视,只见杜寒冰灰头土脸,完全没了出发时声称要用道家高妙之法来御强蒙的那番意气风发,而温诚君双目微红,表情委屈的像个受饱了气的怨妇。
唉,该是在蒙古人那里受了何等的气,才将两个大男人搞成了这副模样。
赵竑暗暗叹息,也没问,而是大声赞道:“二卿此番率团出使,完成使命,顺利归来,朕心甚慰!
来,来,都坐过来说话吧!”说着,主动上前挽起二人的胳膊。
“来人,把椅子给二卿端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