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铁石心肠的赵竑
蒙军在蜀地大行民族屠杀政策,也激起了川蜀百姓的血性,和荆襄地区民众一样,纷纷自发组织起来,反抗蒙军屠杀。
发正都是死,索性就以命换命,和这群野兽豺狼拼了;反正官兵和朝廷是靠不住的,索性就组织起来自己保护自己了。
在生死关头,蜀地百姓爆发出惊人的血性和斗志,虽然组织零散,少则几十上百,多则数千,未汇集成数万以上的人马,武器装备也简陋,但确实也给蒙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和威胁。
说白了,就是拿命在跟蒙军拼。
说白了,就是对宋廷抗蒙不利的失望,对赵昀的失望。
赵昀自领导抗战以来建立起的声望,遭到重大信任危机。
于是,很多有志有识之士便纷纷将目光投向赵竑这边来。
真德秀奉旨加大谈判力度和攻势;江南各地名士纷纷跟着鼓噪,口衔民族大义,要求赵竑立刻出兵抗蒙,挽救民族危亡;连新宋国境内的士子,朝中以岳珂为首的一些臣子也坚持认为赵竑应该立刻出兵,不能在观望了。
甚至连处于归附边缘地带的张天纲也放下面子,主动写信给赵竑,要求其出兵抗蒙。
而在飞云岭已经呆了两个多月的赵竑,倒是沉得住气,依然一副不置可否的姿态。
对于蒙军在川蜀地区屠杀近两百万无辜平民,他的内心自是相当震撼和悲愤的。
但还是那句话,历史上这场民族大浩劫,汉人的死亡以数千万计;死一两百万人,加上荆襄地区死的人,以及战死的宋军将士,合计当有两三百万左右了。
不死人是不行的。
不死人是激发不起一个民族同仇敌忾,共同反抗外虏侵略的血性和斗志的。
既然是一场劫,赵竑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场劫的惨烈,并力争扭转之!
所以,他在震撼悲愤之余,更多的是一种冷静。
世人非要用这场一个民族注定要遭受的劫,来指责他铁石心肠,冷血无情,忍见同胞惨遭荼毒,而置若罔闻,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为他深深知道,倘若选择出兵的时机不对,很可能惹下泼天麻烦,前功尽弃。
即使天下人都在催他,他依然表现得异常冷静。
这才是做大事,成大事的风范!
“蒙军占据川蜀后,必定顺长江而下,与荆襄打成一片,宋廷三大防线失其二;唯剩残缺的淮西防线了,形势确实不妙!
但蒙军想凭一战之力,一举灭掉宋廷绝不可能;其攻城拔寨,狂突猛进可以,但分兵把手城镇,兵力便会分散,加上沦陷区军民反抗,定会令其顾此失彼,左支右绌。
宋军虽有赵彦呐这等无能之辈,也还有孟珙,余阶,杜杲这等善战之人,甚至史嵩之,赵范,赵葵兄弟,也有可取过人之处!
他们一定已经在密谋反击,收复失地了!
朕要做的就是瞅准他们反击的时机,从而借势,并推波助澜,一举粉碎蒙古人的第一次南征!对于蒙宋这第一场大战的演进过程,没有人比朕更清楚的!”
飞云岭,行宫外的一处菜地里,一身素衣的赵竑把第六只老黄瓜装进菜篮子后,拍了拍手,走到一块石头上坐下,望着西南方向彤云密布,苍苍茫茫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