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早朝迟迟不散,最后不知怎么地惊动了太后。
此事也不全算政事,乃半个家事。操心儿子子嗣之事,太后天经地义便有一言之地。遂算不得干政,竟亲自带人到了这大殿来,要来促成此事。
景帝对太后素来敬重,不然,有大皇子母子之事在前,明明心中怨恨林家,还能任林家坐大如此。
百官相劝,太后督促。最终松了口,花朝节那日,秀女入宫初选。
距今两月有余,景帝又再三强调从简,便不需大办。既轻快些,再赶上一赶,应来得及。
此事便定下了。
散朝以后,百官退去,皇上独留了王经纶单独入御书房述职。
王经纶虽官至从二品,却乃地方官员,未经得诏自是不可擅离职守。
王家本乃徐州大户,自立朝,他在徐州经营已有十年。
景帝登基那年,睿王党自是埋头缩影,在朝堂上隐匿下来。而当初的太子一党,则是飞黄腾达,升官发财。
王经纶便是三年前升任的徐州布政使。
王家这几年本就有往京都发展的意思,又眼看王经纶三年任期将到。原定于今年年初,便托吏部上折子请调京都。
谁想去岁下元节,在京都的王氏母子出了那事,王经纶便只好提前数月,托人上了折子。
后来又等了月余,得景帝批准入京述职,这才动的身。若不然,也不会下元节发生的事儿,翻过年来才到了京都。
王经纶此等世家子弟,多有真才实干。其在任上三年,虽无大功,却也算治理有方。
景帝见了吏部的考核效绩,很是满意。早在去岁,阅了折子没几日,便找内阁商议过了对王经纶的安排。年前估摸着快到了,又召内阁再议了一回。
只景帝没给个准话。但林修齐估摸着,应是顺天府尹没跑了。
林修齐此时正往宫外去,一路上心中要呕出血来!
原先林向志之事一出,王经纶的折子一上,林修齐便知道,这是要上京理论来了。便想着,要在此事上为舅兄额外使些力,借王经纶升迁之事,来安抚王家人。
这才在皇上找内阁商议之时,着力推荐。又在第二回议事之前,找另几位阁员运作了一番。
还不止如此,便是皇上愿意听他们的意见,那也得有好缺才行!
他又暗中打听了几位年事已高的要职大员,竟无一人有归家含饴弄孙之意。
最后无奈,你不想体面,我便帮你体面。只得下手细查了那几位,谁家没点龌蹉事?这不,强行地便让原顺天府尹给贬谪了。
那徐家年前便出了京都。天寒地冻地,虽不及告老还乡那般悲戚,却也是惨兮兮地。
京都见了的人家,谁不心里感叹一句,可怜见的?若知道是他林修齐干的好事,少不得要骂他心黑。
如此波折,这才为王经纶谋了此等好差事!
谁想,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王经纶竟翻脸要不认人了!
顺天府府尹虽只是正三品的官级,比照他原先任的徐州布政使的从二品,还降了半级。不过,京官向来就比地方上的官员要来的尊贵些。
更何况,顺天府尹可不是普通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