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貌似和想的不太一样
每一个自愿扶贫的年轻大学生们,都应该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他们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方式,主动申请来到最偏远最贫穷的山村和山沟沟里,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学识见地帮扶当地老百姓脱离贫困。
更有甚者,将他们的一辈子扔在了山沟沟里……
叶国涛敬重他们,就像是他敬重陈浩然那样。
书卷气的年轻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框,开始了自己的发言。
“南山扶贫,顾名思义,是要以扶贫工作为核心重点,所有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利用都要紧紧围绕着老百姓的脱贫这个核心因素。”
道理很简单,矿产资源是南山的。
想要从南山赚钱可以,但必须让南山的老百姓们富裕起来。
这是每一家意向到南山投资集团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责任和义务。
恰恰是这么简单地几个字,却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家和镇领导们所无法统一达成的分歧点。
企业家们想要更多的利润,捞取更多的块钱。
而当地政府则希望,企业在开发资源的同时能够建设出更多的民用基本设施,让民用基础得到升级,能够让招商引资的好处惠及到更多的老百姓们身上。
可相对而言,投资民生建设,对于企业家们来说,未必是个好事情。
民生基础建设,基本等同于白白往里花钱。
短期内难以见到利润回报,甚至十年、二十年等等。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无法接受的,市场经济,利润至上。
你很难说服让一个有钱人平白无故的拿出这么多钱去投资见不到回报的项目,即便是有,那也是得到了足够的利益交换。
世界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
尽管陈浩然事先答应过了叶国涛,南山镇的煤矿开发工程优先交给他来做。
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尤其是南山镇发现了一个可以排进东海省前十的大型煤矿。
就连高官也一并惊动,亲自过问矿藏开发事宜。
许多家闻讯而来的企业,都拿出了各自的竞标意向书,希望能够抢在叶国涛之前,与南山镇签下承包合同。
但无一例外,都被陈浩然拒绝。
原因无二,因为他们给出来的条件恰恰是他们这些扶贫工作者们所无法接受的。
花式花样的竞标书都在从各个方面压缩成本,提高利润。
尽管看似税收增加,但却对南山扶贫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
更像是一个企业的个人秀。
脱离了扶贫的本质。
等到将来这些企业入驻之后,恐怕唯一能够惠及到老百姓的地方就是,需要招募大量的煤矿工人,让一部分的家庭,从单纯的种地收入转变为务工阶层。
仅此而已。
但,这并不是陈浩然想要的。
他要的,是能看得到的,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
让脱贫这两个字,真正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实现,而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和空话。
陈浩然希望,叶国涛不要让自己失望。
而且也对他充满了信任。
在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能够清晰认识到,叶国涛的确是一个有实力,有想法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