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及己让李牧之把客厅后面那间四十二平的粮食储物间改成了两间。
每间二十一平。
一间仍然用来装米面,靠近年年卧室的那间,做成了书房。
父子两个经常在书房里写字,看书。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
夫妻两个现在已经年入百万。
他们有了钱后,给十里八村都加修了道路。
道路加宽又修平还铺上了细小的石子压平。
平平整整,下雨天也不泥泞的道路,大家不管是走路,还是挑粮食运粮食都方便多了。
也因为有了这么宽的道路,外面收菜的菜贩们也更愿意到他们这边来收菜。
所以这十里八村的经济也被带动了起来。
大家都很感激李牧之一家。
这个时候很少再有人去酸他们家了。
毕竟李牧之家和夏二郎家已经甩他们太远了。他们已经嫉妒不起来,只有仰望的份了。
夏及己二十七岁这一年,他们家几年前插下去的葡萄已经结果了。
李牧之雇了村里许多人给他们家摘葡萄,洗葡萄。
这之后的环节,还是由他们自己做。
从早到晚,他们不停的压葡萄,撒糖,封坛子。
京城那边收了一万斤葡萄酒后,中间隔了两年再来收酒,也只收走三年份的酒,此后每年,都有一大批三年份的葡萄酒被收走。
夏及己二十八岁那一年的早春,她和李牧之两个带着年年打算去趟西边城市。
这几日,他们在家里准备东西。
有了几年前去南方的经验,他们这次清理起东西来更得心应手。
吃的,穿的,用的,弓箭,匕首,刀剑样样俱全。
这次带着年年一起去,两人身感责任重大。
夏苏氏原本不同意他们带年年出远门。
这坐马车一路颠簸,吃住都不如家里舒心安心。
年年才五岁跟着去不是受罪嘛。
现在苏木长大了,在县学读书,一个月也才回来住两天,他们两个老人家里的活也做的少了,她完全有时间在家带年年。
不过年年自己是很想出门的。
李牧之也想带年年出去。
男娃子,有这个条件,就不应该一直窝在这村落落里,而是应该出去看看,开开眼界。
李牧之把他的打算和岳父岳母说了。
两人也能明白李牧之的用心。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们还是不参和了。
就这样,年年便被他爹娘一起带出去了。
年年是第一次出远门,他对于外面的世界很是好奇。
每天都有很多问题问他爹娘。
对于他们能够在马车边煮饭,年年也觉得很新奇。
有好几次他们下午在酒楼吃饭,年年都说明日还是自己煮饭吃吧。
这么简单的要求,他爹娘自然是应了。
一家人在河边搞个野炊也挺好的。一家人很享受这样在外面的时光。
他们这一次的行程比较短,来回一个月的时间。
夏及己在西边城市挑了些北方没有,但是可以种的菜种花种,其中最让她惊喜的是她发现了胡椒种子。
她买了胡椒种子回去,打算以后收胡椒卖。
胡椒可是道很好的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