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丘阳县正是沉静的时候。市集沉寂、灯烛吹熄,往来路人大多行色匆匆,或急于归家、或忙于生意,为数不多的人走在街上,时而惊起路旁树上栖息的鸦雀发出嘁嘁喳喳的声音。鸣虫还未到盛时,草丛中仅有星星点点的鸣声,反倒使静谧的气氛愈发浓密起来。
县衙已是闭了门,杨缜与李庆面带倦色地相告而别。韩章已有多日不曾上任,每当去到他家里打听,韩夫人只说他未曾归家、不知所踪,再问便将大门关上。
吃了几次闭门羹的杨缜仍旧不肯放心:韩章如此聪明的人,怎可能因这一件事便陡然发疯、四处流浪呢?倘若他人在家中,只是将那件事含于心中隐而未发,那么这个人终将成为自己的祸患。
韩章聪明清正,刚而不佞,虽则时常有些自私之举但也是人之常情。综此人一生来看,这是个不可小觑的人,倘若他有朝一日想明白了那天的前因后果,恐怕不会放过自己。
“杨先生,此事若办的妥当,到时我门必有重谢。但若是办不好,到时自然另有话说。”于渠的话如在耳畔,每次想起都会令杨缜感到一阵寒颤。
王府二管家,加上那个不知何名的所谓‘门派’,于渠显然并不是自己这等小人物能够随便得罪的。
至于那个《法华经》是个什么东西、落入谁家,与他这个小小县丞又有何干?圣人曾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己修身养德才能靠举孝廉做了这个县丞,如今正是齐家的时候,难道要因为想置喙‘平天下’一事还得自己家破人亡吗?
他杨缜可不是这样的白痴。
“若寻他不到,便着多人去寻,若再寻不到,便叫朝廷去寻。倘若朝廷也寻不到,那就转告于渠,让他自去想办法。”杨缜心想:“韩章仅仅是个隐患而已,他尽管能使自己身败名裂,却难以撼动‘县丞’一职。至于邱文隽,那可是得先去找到的人,找到他就能找到《法华经》。若既无下落又无交代,等到于渠再找来时,可就不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了。”
“杨大人一天辛苦,正要回家?”
杨缜正琢磨心事时,路上一人认出他来顾献殷勤地打招呼打断了他的思路。尽管有些愠怒,杨缜还是和颜悦色地回道:“小四,有些时日不见了,生意可好?”
“好,好。全都仰仗县衙看护周全,县里太平,生意也好做。”陈小四点头哈腰的奉承让杨缜从心里有些厌恶,但做了这些年的县丞他也已经逐渐适应下来,简单礼让了几句之后,杨缜忽然想到了什么:“小四,有件事我要问一问你。你在县里开酒楼,今日可曾见过或听过邱文隽的事么?”
“邱文隽?前日刚在小店歇息,不过这老头子不知从哪里惹了事,几个行商押着要找他讨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