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是刘东,就是上次在火车上……”,来人一边说着,一边用两手比划着。
看到他用两手在脸上划拉着,表示之前有大胡子,姜斌有点反应过来,疑惑道,“您是火车上的……?”
看出姜斌还有点疑惑,刘东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哥,回来就把头发剪子,胡子刮了,是有点不一样”。
“有点?这简直是换了个人”,姜斌心里嘀咕着,变化实在太大了,要不是刘东自己承认,跟之前邋里邋遢的形象根本对不上。
还没等询问,刘东就表明了来意,道,“哥,一定要赏脸吃个饭,也让我表下心意”。
“谢谢哥么,不过别乱喊,你看着比我大呢”
“您是救了我命的,您就是哥”,刘东严肃的说道。
这话倒是无法反驳,“那行吧”。
“哥,辟才胡同口第三家,很好找”,看到姜斌爽快的答应了,刘东很高兴,“那就不打扰您上课了,明儿个见。
得了准信的刘东倒也不墨迹,抬腿骑着二八大杠的自行车,一溜烟的走了。
上午的计算机原理课,郑培发讲的是滔滔不绝,从帕斯卡加法机到巴贝奇差分机,从赫尔曼的穿孔卡片到二极管三极管,从图灵再到冯诺伊曼,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能手到擒来,讲的头头是道,引人入胜。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郑老师这样心中有货,滥竽充数的也不少。
虽然说已经恢复高考,教育系统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根深蒂固的东西依然很多,比如学校依然延续着之前的体制和格局,系主任是虚设的,由学校领导兼着。计算机系的老师也是各有不同,大致分成三代人:
第一代是六七十岁的老先生,解放前甚至抗战以前毕业的,属于”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年纪有些大了,但一肚子的真才实学,不少还是欧美着名院校毕业的大拿。
第二代是五十岁左右的老师,建国初期毕业的,是教学的中坚力量。这些老师读书的时候,国家刚刚建立,安安心心的完成了大学教育,就像班主任郑培发这样,师从老一代的旧知识分子,是旧社会到新社会的传承过度,经过千锤百炼。
最可怕的是遇到第三代三四十岁的年轻老师,刚毕业不久,是运动后期大学招的生,不考试,从工人、农民和战士中选拨推荐的。他们的学制都是三年,留校的时候也是首先考虑政治条件。在之前那样的环境中,无论读书的时候,还是留校以后,都很难静下心来念书,因此肚里的学识可想而知。
每次上到第三代老师课的时候,大家就一阵头疼,因为他们肚子里真的没货,上课的时候边学边教,没有底气,尤其是女老师,甚至有些怯场。
很多时候,众人都在怀疑学的东西是否正确?
今天数学课的时候,姜斌就很想站起来,大声告诉老师,”夹逼准则不是那么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