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眨眼就过去了,农历二月二一过,天气就逐渐转暖,雪、冰一化,哪哪都是水,再加上村里又都是黄土路,顿时泥泞的不行,这时候孩子是最开心的,可以捏泥巴玩。
徐苗家那二亩地的麦子,挨过了冬天,这会儿也有点冒绿了。村民走过田地的时候,看见徐苗家的地,都不停地比划。当初人家种的时候,大家都是持着观望的态度,这会儿真的种出来了,看起来这辽东府也不是不能种的。
徐苗最近几天比较忙,先是徐莹在正月二十八这天,生下了一个女孩儿。本来打算好洗三的时候,她不去的,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到上房,让徐正江去转交。
谁成想这徐正江还没等走呢,当天半夜他儿媳妇就绞病了,生下了一个六斤重的丫头。足足提前了两个月,好在母女平安,什么危险都没有。
徐苗没有办法,自己带着东西去了一趟丁家,不过也只是把东西放下,没坐一会儿就走了,这回来又要弄老宅下奶的事情,还真是……生孩子都不说商量好一些。
徐苗拿了一直老母鸡,三尺棉绫布来给下奶,没有给赵翠娥,而是直接去上房,交给了徐老爷子。对于赵翠娥她不喜欢,这整整提前三个月生产,就更说明那会儿猜测的是对的。
村里人来给下奶,因为徐正江要做官的事情,所以有没有过儿的都来了,可是没过两天,就好多人都开始议论了,这六斤重的孩子就是正常孩子,如今提前两个月怎么可能。
农家有句老话叫:七活八死。
这八个月的娃娃,居然能活下来,这……
没多久,这传言就到了徐家老宅的耳朵里,吕氏本来就对赵翠娥这胎心有余悸,那会儿这又找什么王道婆摸骨,说什么肯定是小子,这会儿生下来是啥。
再加上如今又流言四起,她就更不可能坐住了。正好赵翠娥的母亲牛氏,这个月都在这边,伺候闺女月子。老太太受不了了,来到月房,看着逗弄孩子的牛氏,虎着一张脸,说:
“她亲家母(从大儿子那边论的),你跟我来一下。”
牛氏听到这话顿了一下,随即放下外孙女,起身要跟着去。赵翠娥一把拽住母亲,微微冲她摇头。自打生了这丫头,家里除了当家的,没人给她过好脸,这会儿又……
“娘,不去。”
牛氏瞅着闺女,苦笑了一下,说:
“咋能不去,你奶奶婆亲自过来请的。”
“你就是不去,她能把你怎么的。”赵翠娥上来了犟劲儿,翻了个白眼,说,“我公公眼瞅就要去上任了,你……”
“就是因为要上任了,才更不能把关系搞僵,不然以后咱们咋办?”牛氏说完,轻拍了下闺女的手背,站起身往外面走。
赵翠娥看着母亲的背影还想说话,可张了张嘴,终究还是闭上了。整个孕期她仗着肚子里的孩子没少折腾,骂自己的婆婆、姑婆婆、奶奶婆,还动手打了当家的。
那会儿大家让着她,无非都认为这肚子里的是个儿子,可没想到生下来的却是个丫头,这奶奶婆找娘亲要说事儿,能说什么?想到这儿,赵翠娥着急的大声说:
“杨哥在不在啊,在吗?”
喊了几声,都没有人回答,猛然想起当家的去书院了,这会儿娘亲独自面对奶奶婆……
……
牛氏来到上房,屋子里只有吕氏、徐冰、还有郑氏,老爷子跟徐正江出去了,要摆满月酒,得去镇上买一些猪肉跟鱼啥的,虽然是个丫头,可老大就要做官,不能委屈了他们。
牛氏一看屋子里就这三个女人,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如果今日有男的在,估计他们说话还能客气点儿,不然……
正琢磨呢,吕氏盘腿坐在炕上看着牛氏,冷哼了一声,说:
“他亲家母啊,我问你,当初那个王道婆是你找来的不?”
“哎,是,他奶奶啊,这摸骨的结果不能十八九稳的,再说……”
牛氏的话没有说完,吕氏直接一摆手,翻了个白眼,说:
“当初是不是你说的,你家那丫头肚子里的是个小子,啊?”
“……”牛氏沉默一下,没办法,硬着头破点头。吕氏看她点头,就更加不乐意了,拍了一下炕,说:
“既然是小子,咋出来就是丫头了,啊?”
“这……”牛氏微微蹙眉,好歹在镇上她是杂货铺的老板娘,谁不跟他客客气气的,再瞅炕上的老太太,张嘴想说点啥,可为了闺女,还是生生的忍了,低着头不吱声。
吕氏见她这样,就更加得意,梗着脖子,继续说:
“他亲家母,你这闺女自打进了门,可就没大没小、没老没少。一开始我们让着,是因为这丫头怀孕了,不跟她一般见识,今儿我可就丑话说头里了,以后她在这样,我们可就该管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