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过,天气渐渐转凉,乔宅已经准备给上下的奴仆绣制冬衣。乔妧对这些事一向不上心,统统交给辛妍去办。
辛妍手指灵活拨弄着算盘,口中念念有词,不多时停下动作,开口道:“统共是两百二十四两,再压压价,二百两该差不多了。”
“那就二百两,我去拿银子。”胭脂接过话,说完就转身进了内室。
辛妍看向乔妧,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乔妧正坐在梳妆台前,从镜子里可以清晰看到辛妍的脸。
铃铛正帮她插上最后一支海棠玉簪,从镜子里看了一眼辛妍,笑道:“姑娘,妍姐姐准是在担心阿荣呢。”
乔妧恍然,辛妍定是看到天气转凉,想到了还在东胡的弟弟。东胡地处北方,环境恶劣,比起大锦,那边的冬天来得更早,十月就要开始下雪了。
辛妍满脸担忧,“阿荣从小就养尊处优,在来京城之前是一点苦头也没吃过,冷了饿了都有人伺候,可他现在一个人,也不知道吃不吃得了那份苦。”
铃铛听乐了,他们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可现在已经不是了,难不成还得让姑娘找个人来伺候他们不成?
她正要说话,不知想到什么,小心翼翼看了一眼乔妧,又忙闭了口。
乔妧把铃铛的小动作都看在眼里,上次被她说过一回之后,铃铛倒是记在心上了。
她朝辛妍道:“你担心弟弟是对的,但他毕竟是男子,总要长大,以后还会娶妻生子,你这个姐姐也该学着放手了。”
辛妍明显不赞同,姑娘性子清冷,哪里能体会她的心情,对一个人的牵挂又岂会因为对方长大了就消失的?
胭脂突然从内室出来,扬声道:“姑娘,我取了五百两银子。”
二百两是制冬衣的,另外三百两则是留待急用。
“嗯,那就走吧。”乔妧站了起来,一边让铃铛去通知老宋,一边出了门。
去制衣局下单子当然不用她这个主子亲自跑腿,但胭脂前些日子盘下的两间铺子乔妧还没去看过,就顺道一起了。
两间铺子,一间粮铺、一间油坊,都在城西边上,虽然位置不太好,但在定京城,生意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抵达粮铺的时候正是晌午,大街上人头攒动,乔妧刚走到门口,迎面一位虎背熊腰的妇人扛着一个大袋子走了出来,那一袋子少说也有一钧(三十斤),她却脸不红气不喘,脚步飞快从乔妧身边走了出去。
乔妧望着妇人的背影,微微敛眉。
“姑娘,怎么了?”胭脂奇怪问道。
乔妧回过神来,朝胭脂开口道:“咱们家都是怎么买米的?”
胭脂恍然,原来姑娘看的是这个,她笑道:“咱们家有专门的马车,再加上人口多,买的米也多,都是用马车去拉的。不止是我们,那些家底殷实的人家都这样。”
也就是说,平民百姓就只能靠自己扛、或者是挑了。
乔妧若有所思。
粮食不比别的东西,所有粮铺都是那么回事儿,几乎没有什么特色可以吸引顾客,如果说能够送货上门的话,会不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