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兵工厂,说白了,其实就是个大型铁匠铺。
要说打铁这种难讲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的工作,压根也没啥保密性可言。还不至于让数万大军来守护一帮子铁匠。
之所以把兵工厂定在杏花岭,也不全是为了保密。
李大德的想法很简单:这里有煤矿。
虽然自穿越以来,他脑子里的各种器械装置一样也没做出来,但他内心之中“科技兴国”的念头从未熄灭。
搞不了高科技,咱就玩最基本的。
一切不考虑动力条件的机械结构,拆分到最后,其实就只有两个组件:轴承和齿轮。
而这两个组件,最终又指向同一种材料:钢。
李大德不懂炼钢,便是网上被吹爆的土法炼钢也完全不会。但好歹也是工科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即便没吃过猪肉,大体也知道炼钢的关键与冶炼温度有关。
木材燃烧的温度达不到,那咱就用煤。
至于在找到煤矿之后,怎么能总结出炼钢的方法,他并未考虑,也不打算考虑。
专业的事,就得交给专业的人办。
某黑心赵王一声吆喝,整个中条山的铁匠便全都回家卷了铺盖连夜北上,家都不要了。
虽然山上的人们现在怎么看都是小老百姓外加蚊香工坊的包身工,但大伙一直都以李大德的属下自居,还是嫡系的那种,自然不甘于后。
只不过每当视线扫过这次领头之人,许多铁匠心里就不是滋味。
吴老铁这个家伙,自从为某杠精做了那对“唬人锤”后,就算在这货心里挂上了号。但凡是和武器装备有关的,李大德总会第一时间就想到他,这次也不例外。
但是天地良心,这货他是个木匠呀!
玉泉山下,汾水东岸,数百名胳膊堪比大腿粗的黝黑汉子列队站立河畔,与自东面军营中出来相迎的数百校尉军官相隔官道站立,静待某赵王的车驾。
此时平阳军尚在马邑,南下河东的五千涑水军与冯立总领的河东军也因为萧瑀的到达而改了路线,径往河内扑去,导致眼下还留守在杏花岭大营做苦力的只有不到两万涑水军士兵。其余的都被丢去苇泽关,替他三姐干活去了。
在一众校尉身前,还站着一道身着官服的身影,却是正儿八经的涑水军主将,老李亲封的左领军将军张平高。
不过任谁都知道,这货在这儿就是个吉祥物。真要出点啥幺蛾子,他连个杂兵都指挥不动。甚至都有手下劝他,莫不如住到晋阳去享福,免得在这儿和一群大头兵一起,吃不好睡不好的。
但也不知张平高是怎么想的,死活不去,整日一副要和士兵同甘共苦的样子,也不知是想感动李大德还是想感动老李。
好似针锋相对一般,就在张平高的对面,一群铁匠身前也并肩站立着两道身穿官服的身影。其中一个,便是某黑心赵王任命的兵工厂“厂长”,赵王府詹事、河东道行台军器监吴老铁。
而在他身旁一人,面冠如玉,温文尔雅,一点儿也不像是个工头的样子,却还是个熟人:现今黄门侍郎温大雅的儿子,温释允的族兄,赵王府舍人温无隐。
其实李大德刚打发吴老铁他们来这边时,便诏命张平高遣两营士兵配合前者探寻煤矿,选址建厂。但后者不知是怎么想的,亦或是会错了意,竟想指手画脚,接下这兵工厂的管理权。
本着“自古武将怕文官”的想法,吴老铁找上温大有,硬是从他那“讹”了个文官过来。
还别说,待温无隐一番唇枪舌战,把张平高说得冷汗淋漓,还真就好使。再加上这小伙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对于格物的兴趣明显更高,顿时博得这群铁匠的好感,视为自己人。
时间渐渐推移,眼看着临近午时,不少人的衣衫都已被汗水浸透,李大德的车驾却还没到。
当然不怪后者太慢,而是他们来得太早。
虽说杏花岭距晋阳不过五十里,快马来回也就两个时辰。但对于缓慢的仪仗而言,走上一天都不奇怪。
何况铁匠们自官道列队的时候,某黑心赵王还没起床呢。
要按温无隐和张平高的想法,这货爱多会儿到就多会儿到,他们现出门迎接都来得及。但他们实在小看了前者在这群铁匠以及底层校尉兵头中间的威望。
先是自对岸而来的铁匠们守在官道上,一副要抢先迎接赵王的模样。随后杏花岭上的一群校尉营头便不服气的集合,打擂台一般的也跑了过来。
两边这种姿态,温无隐和张平高要是还躲在房里,就真是太没眼色了。
但说实话,顶着太阳站了一上午,是真的累。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