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有晨会,把上周工作总结总结,这周工作发散发散,最重要的是指标能不能完成!
晨会后是贷审会。领导班子和三个团队长以及贷后管理科的科长都在大会议室开会,参会的还有她的师父陈琳,虽然她还没有项目审查投票权,可见她在部门里的特殊性。
陈琳比林枫年长五岁,同样毕业于复旦,很巧的是,还是一个学院的。所以两年前作为应届毕业生被分配到战略客户部时,上面就很自然地让陈琳来带她。
对于陈琳,林枫的感觉是复杂的。首先作为前辈,她的确很有能力。听说当年陈琳还是新人时,写的授信报告都被分管信贷的副行长称赞过,有篇贷后监控还作为上海分行的典范参加总行企业银行条线的评比,获得了奖。
除了这些纸面上的东西,她很搞得定手里的客户,拓展新客户也很有一手。男女通吃,老少皆宜,林枫很少看到有什么客户对陈琳红过脸,摆过谱,即便对方有时候来头不算小。
林枫想,她是有些羡慕陈琳的性子的,毕竟不像她自己这么别扭。陈琳时常和自己说,做银行客户经理,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都很重要。所以她眼里的陈琳,每次在分行各个部门转悠时,人美嘴甜,很吃得开。可轮到林枫自己,陈琳常挂在嘴边的那些话,却如刺在喉,怎么也说不出口。
林枫安慰自己,或许是火候不够吧。
今天她有个项目需要上会,客户是陈琳给她的,一家知名的芬兰钢铁企业在上海设立的子公司。她跟着陈琳去拜访过一次,见过对方公司的副总和财务总监。
说实话,这家公司的总部来头挺大,前几年还吞并了德国的一家钢铁公司。二十几年前因中国吸引外商投资(FDI)的政策,就已经在苏州买地建厂。
不得不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外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形象不断优化。但即便是在非冷战的和平年代,当时中国仍被各国认为是国别风险较高的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很谨慎。不得不说,当年的我们是真的敞开胸怀,以优惠得有些过分的待遇欢迎一切外来资本。也正是这份豁的出去的坚决,外企们还是被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所吸引,为此也获利成倍,甚至有些企业靠着中国采购订单将处于危机的本部给盘活了。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再看外企在中国的运营情况,已找不到当年百花齐放的感觉了。以前只要埋下一颗种子,不管长出来的是什么,都能卖个好价钱。而现在,随着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很多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已是举步维艰。
按这个现状看,林枫觉得手里的这个企业,有那么点日落西山的味道。
更难办的是它的行业属性。国展银行每年都会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统筹制定各细分行业的贷款政策。而很不幸的是,钢铁整个大行业属于谨慎进入类别,再根据产业链细分,这家芬兰企业所属于的子行业为钢铁贸易。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谁都知道,这两年各地的钢贸互保案子层出不穷,光上海分行某个支行就爆出规模十几个亿的坏账。外省市的分行更为严重,比如无锡,整个分行全员都在处理钢贸不良案,其他业务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这年头遇到钢贸就得绕着走。听说上海分行授信部凡是接到钢贸的案子,九成看都不看就退回,剩下的一成,一半是存量贷款不得不展期,还有一半就不可言说了。
果不其然,上贷审会时,这个项目最终被毙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