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林枫对于自己性格中的某一点很喜欢。那便是,做了女朋友,依然不会黏人。当然这样被自我所欣赏的特质,放在别人的眼里,可能成了不爱人的意思。
当年和渣男谈朋友的时候,就因为不会黏人,不够嘴甜,而被他嫌弃。那次之后,林枫越发的不黏人了,仿佛是为了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我一个人很好。这是她独立自信,作为新时代女性的一种必要姿态。
渣男之后遇到的是宋澜。
宋澜本性就很温和,他从不要求林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在宋澜那儿,她将不黏人的特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直到回国,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强调的独立和不黏人,何其的脆弱。
两地分离,时差倒置。无数个夜晚,她疯狂地思念着宋澜。思念宋澜温柔的声音,温和的举动,和永远为她着想的一颗心。
而这样的思念,最终竟成了压垮她和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和简凡呢?
出差的身体总是疲惫的。林枫窝在被子里,临睡前的那么几分钟,最适合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和名其名曰的“自我反省”。
纵观她与简凡迄今为止的交往,林枫认为,这是她明白男女之情以来,最为理性的一回。他们的相遇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后又被家长们有心无意地撮合到了一块,居然在相亲局里见了一面。这样的缘分已然构成了一切美好姻缘的起点。
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在她的理解里,是合适。品位合适,长相合适,思维合适,原生家庭合适。还有的,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价值观要合适。总之,多几个选项合适,那么婚姻成功的概率就高几分。
这就有点像,学计量经济建模的时候,搭好初始模型后,不断搜寻各种可添加的变量,R平方就会越高,整个模型的准确度越好。
那么爱呢?虚无缥缈的“爱”在婚姻里占了多少成分,充当什么角色?
曾经唯情感至上的时期,婚姻就等于爱,爱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婚姻的诞生。而经历了多场恋爱习得后,人慢慢开始从一腔热血在天空中漫游的状态,意识到落地生根的重要性。所以婚姻约等于爱,能成就婚姻的最核心要素依旧是爱本身,但除了爱,她还需要考虑其他的要素。比如彼此的家庭,彼此的发展方向,等等。
当然的当然,林枫也从不曾忘记,心中的理想型是怎么样的男人。
良师,益友,知己,家人。可这样的标准,放在谁的身上,都是对对方的一种考验和折磨。所以她偷偷地放在心底的最深处,偶尔拿出来咀嚼咀嚼,味道依然美好。
审视完自我,林枫又回归到了她和简凡的现状。她又把理想型给搬出来,偷偷地进行了一番品评。
思绪是混乱的,思路是繁复的,但多少还是抓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比如,简凡能坦诚豁达地把自己的情感历程和困惑拿出来与她分享,而不是遮遮掩掩,掩饰本性。就这一点,林枫认为简凡很有成为“益友”的“天赋”。
再比如,从简凡目前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自己目前不算特别多的指点,还是能见到他成为“良师”的潜力的。
至于知己和家人,时间尚早,彼此还没到那个阶段,林枫这样为简凡“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