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把对齐桓公的服从,表现得淋漓尽致。刚刚按照齐桓公的意思,接纳了陈国公子颛孙,现在又听命于齐桓公,亲自率军参加了齐国牵头的联军,讨伐徐国。
公元前668年,齐桓公召集了宋国和鲁国,三国组成联军,对东夷代表的徐国予以讨伐。
徐国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诸侯,赢姓诸侯,在夏王朝受封建国,国都位于今天山东中南部的郯城一带。在夏王朝时期,徐国历代国君大多贤明有为,国家发展迅猛,这就遭到了夏王朝的猜忌。
于是,夏王朝开始征伐徐国,意图通过征伐徐国,来削弱徐国实力。但徐国实力削弱了么?没有,徐国不但实力没消弱,反而在不断的反抗中继续茁壮成长,成为当时东夷一带最强大的国家。
到后来,徐国甚至公然不再服从夏王朝统治,干脆自称为王,在整个东夷地区,俨然就是一地区性霸主的存在。
到了商王朝时,商王朝对徐国虽然不敢大意,但不敢随意对徐国动刀兵。这让徐国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国家进一步强盛。
到了西周时期,徐国国力达到顶峰,这让大周王朝非常不安。于是,自周成王开始,大周王朝开始不断征伐徐国。但徐国越打越强,根本不怕你大周王朝。
大周王朝讨伐徐国,屡战屡败,国力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到了周穆王时,这位热爱旅游的大周天子见讨伐徐国实在得不偿失,干脆承认了徐国的诸侯地位,而且还封徐国为东夷各部落盟主。
只是,大周王朝一方面承认徐国,另一方面却暗中指使齐国、楚国等大国讨伐徐国。尤其是楚国,本就是一个战争狂,于是奉周天子之命不断侵犯徐国。
徐国国君徐偃王却是一个实在不想打仗的主。史料记载徐偃王生性仁义,不忍心让徐、楚两国百姓遭受战火之灾,故采取了忍让政策。
但楚国却步步紧逼,直到公元前963年,徐国无奈将国家迁至定到彭城一带,即今邳州西北。据说,徐偃王的仁义令百姓感动,所以随迁的百姓有数万之多。
但万恶的楚国侵略者还是继续逼迫,据说徐偃王曾经率领部分徐国人经海路南逃,最南到达今天的浙江宁波一带,最终投海而死。
周天子这才看清了原来徐国并非是一个好战的国家,真正好战的国家是楚国,这才后悔唆使楚国灭了徐国。于是,大周王朝对楚国开始忌惮起来,后来不但拒绝了楚国要求提高爵位的请求,还封了徐偃王之子于彭城,重建了徐国。
到了春秋时期,齐国打出尊王攘夷口号,称霸中原。但徐国已经遭受了严重打击,国力大大消弱。由于徐国不属于中原诸侯,作为东夷赢姓诸侯,自然属于齐桓公需要攘的这个“夷”之列。
这次,雄才大略的齐桓公为了全面打击北方戎狄,采取了南拉陈国以拒楚国,东伐徐国以压东夷的战略。现在,陈国基本搞定,那就要向东夷代表徐国开刀了。
可怜的徐国哪里抵挡得住齐、鲁、宋三大中原强国的联合进攻?联军一到,徐国宣布投降。除了按齐桓公要求签订盟约外,徐国还向齐桓公献上了一份大礼:徐赢。
公元前667年,徐国表示全面归顺中原诸侯联盟后,进一步主动与齐国交好,并将徐国公主徐赢嫁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大喜,立即立徐赢为夫人,这也是齐桓公继王姬之后的又一位正式夫人。
鲁庄公忠实地执行着齐桓公尊王攘夷战略,这些年也确实很忙。令鲁庄公生气的是,鲁国国内貌似总以违反礼制什么的来评价他的一些作为。
甚至还有这样的风言风语传到鲁庄公耳朵:唉,我们的国君,只知道一味跟着齐侯,要知道历代齐侯都是不大遵守礼制的,希望我们的国君不要被带坏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