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就觉得有必要抓住机会与晋争雄了。于是,公元前622年以来,楚国先后灭了六国、蓼国、江国等淮水一带的诸侯,并收服了陈国、蔡国等国。
鲁国,必须要重视了。显然,晋国不能明着得罪,楚国则不能明着交好。既然不能明着交好,那就暗着交好。如何暗着来呢?
对,那就是楚国眼下的小兄弟陈国。
鲁国与陈国也就是在鲁庄公时代才开始外交关系的,当时鲁国接纳了陈国内乱中逃亡的一位陈国公子。后来,陈国还因此派出行人赴鲁国聘问,从此两国有了关系。
到了鲁僖公时代,鲁国执政上卿公子季友就与陈国的交情非同一般,甚至打破了大夫无外交的惯例,与陈国公族大夫有着极好的交情。这个交情的结果,到了现在季氏家族第三代的季孙行父了,仍旧在继续着。
季孙行父当然得继续交好陈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联姻陈国。当然,这个联姻,是基于陈国是姒姓诸侯,鲁国是姬姓诸侯,异姓可婚。而且,不是国家层面的联姻,而是大夫层面的联姻。
但是,哪怕是这样的联姻,鲁国必须小心再小心,生怕惹晋国生气。为了避免晋国猜忌,鲁国想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卫成公在晋国先君晋文公时代,两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晋文公死后,卫成公才完全归顺了晋国,成为晋国的铁杆盟友。
历史上,卫国与陈国的关系是巴铁般的关系,两国可以说是同盟了几百年,尤其是中原列国诸侯以宋国为主导时,宋、卫、陈、蔡这四国同盟也是牛哄哄的。
而鲁国与卫国的关系是相当不错,尤其是城濮大战前,鲁国还出兵帮助卫国抵抗晋国。当时的国君仍旧是这个卫成公,卫成公当然也是记着鲁国的好。现在两国都在晋国同盟圈内,关系自然是好的。
既然卫国与鲁国关系不错,且大家都在晋国同盟圈内,陈国是卫国的传统盟友,虽现在归顺了楚国,但鲁国去交好一下陈国,晋国应该不会有多大意见。
那就这样吧,派人去陈国聘问。但明着直接去聘问也有风险,那就将季孙行父欲赴陈国下聘礼的事结合起来吧,由季孙行父明着去陈国娶老婆,带便向陈国聘问!
就是这样一套逻辑:鲁国欲向楚国示好,就通过交好楚国小兄弟陈国的形式来表现。为不敢得罪晋国,鲁国以卫国为中间。鲁卫本是同盟,卫国为中间没有问题,晋国也不会有意见。为交好陈国,却不敢明着聘问,于是想出了大夫联姻的方式,顺便聘问。
唉,鲁国,真的不容易,办点事,都得看晋国脸色。而这样的模式,鲁国夹在晋楚两强争霸中,长期表演着。这肯定是累的,但也许习惯了就好。
一句话,鲁国的对外方针是:小心谨慎,两不得罪!
这里,季氏家族宗主季孙行父就此首次亮相鲁国政坛,接下来,他将在鲁国政坛上频频亮相,成为鲁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